「Big 18 紅磚屋」在去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圖/丹青
文/丹青
位於宜蘭火車站對面的「Big 18 紅磚屋」在去年十二月正式對外開放了。它的前身是台灣知名作家黃春明於二○一二年,由其所屬的黃大魚兒童劇團所經營的「百果樹紅磚屋」,是一間公益文藝活動場所兼文創、書籍販店。黃春明在這裡辦了許多兒童演劇或講故事等活動而聞名,且因黃先生是文壇前輩,拜訪他的人很多,也成為作家聊聚場所。
「百果樹紅磚屋」營運多年,由於免場租,二○一五年有縣議員質疑縣府有圖利他之嫌,黃先生憤而決定停業,此事一度震驚文壇,紛紛聲援黃大師對推廣宜蘭文化活動的貢獻。後來,改由黃春明創辦的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承接,才勉強經營下去;二○二○年決定歇業交棒,經縣府兩度對外徵求進註廠商,最後由宏智國際文創公司得標,取名「Big 18 紅磚屋」(18,指青少年到成年之界線) 。
宏智國際文創公司仍保留原有的百果樹,更名為「愛心樹」,並延續黃春明的理念,以舉辦藝文活動為主,且新增設由前監察院長、無子西瓜基金會創辦人王建煊推廣的「黃金書屋」,架上陳列書籍由王建煊及各界捐贈,遊客可自由取閱,也可將漂書區的書帶回家;周末並舉辦影視欣賞、工作坊、說書、座談會等活動。
其實這棟紅磚屋過去是「舊米穀檢查所宜蘭出張所」,縣府於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登錄為歷史建築,公告文資名稱「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
該建築興建於昭和五年(一九三○),主要是作為米穀檢查所的宜蘭出張所,運出宜蘭廳外之米,檢查其米質、形狀、色澤、調製之良否,一級者直銷日本,二級內銷台灣,三級在宜蘭廳內自用,以此方法管控宜蘭運出米之品質以確保米價。
此建物建坪約五十九‧三坪,為紅磚砌牆身及日式寄棟頂,呈現和洋混合之風格。牆體砌法為英式順丁砌,砌工精良,與拱形入口及矩形窗共同形塑了典雅而親切之外貌,為宜蘭地區少數保存下來之日治時期官署建築之一,見證了殖民時期對於「米穀檢查」之重視,有特殊之歷史意義。
縣政府為活化利用歷史建築,向鐵路局租用,整修後於二○一二年起提供給宜蘭縣出身的國寶級文學大師黃春明做為「百果樹紅磚屋」,為宜蘭市著名的文化活動地景之一。 歷經十年,又轉手為「Big 18 紅磚屋」。希望這個歷史建築空間,除珍存歷史記憶之價值外,也能永遠保有文化活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