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 鄭小瑛 鏗鏘玫瑰音樂人生 文/記者許雪毅 |2022.06.26 語音朗讀 37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新華社1962年10月,鄭小瑛指揮的歌劇《托斯卡》在國立莫斯科音樂劇院上演。圖/新華社2000年,鄭小瑛與廈門愛樂樂團在古老的土樓裡演繹現代的交響樂。圖/新華社二○一九年,鄭小瑛和雲南苗族農民合唱團合影。圖/新華社 文/記者許雪毅 鄭小瑛九十三歲了,今年她在微信朋友圈,悼念過四位老友的離世。她自己,也得過三次癌症。但這位大陸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如今過上不一樣的「九○後」生活:九十一歲,在抖音開設「鄭小瑛工作室」;九十二歲,指揮演出第七十七場《土樓回響》;九十三歲,廈門市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正式註冊。一九九○年代,鄭小瑛在哈佛大學講學。美國記者問她:「妳是怎麼戰勝那些男性站到指揮台上去的?」在男性主導的指揮行業裡,鄭小瑛脫穎而出,歷任大陸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等職務。她說,我沒有遭遇性別歧視,但也沒有因為性別得到優待。一九二九年,鄭小瑛出生於上海,六歲學琴。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家逃難到重慶、成都。十九歲,她懷抱革命理想奔向解放區,從一位醫學生變成文工團員。三十一歲時,鄭小瑛被公派留學蘇聯進修交響樂、歌劇指揮專業,三十三歲在國立莫斯科音樂劇院指揮公演了一場義大利歌劇《托斯卡》。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外國歌劇院指揮台。身在上海的母親特地把新華社相關報導寄給她。這份報紙她珍藏至今。人到晚年,鄭小瑛與疾病狹路相逢。一九九七年她查出直腸癌,二○一四年和二○一五年查出肺癌。化療、放療之後,很快她又握起指揮棒。她說,「人早晚是要走的,走之前我要爭取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六十九歲,第一次癌症剛做完手術,鄭小瑛應邀組建廈門愛樂樂團,一做十六年。這幾個月,已過鮐背之年(九十歲)的她忙得不亦樂乎:為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招兵買馬」、解決了排練場地問題、完成歌劇《紫藤花》進校園「開門紅」。一些演出計畫,她已安排到明年。追星者與被熱愛的人二○一九年九月,親朋好友在廈門準備為鄭小瑛慶祝九十大壽,老壽星卻張羅著「下鄉」。兩個月後,鄭小瑛來到雲南一個苗族村落,為優秀的民間歌唱者鼓勁。二○二一年四月,九十二歲的鄭小瑛在國家大劇院指揮《土樓回響》。結束後,突然有人高喊「鄭老師,我愛你」,一連三遍,全場應和。鄭小瑛熱淚盈眶。陽春白雪、和者日眾,是她畢生的追求。一九七○年代末,鄭小瑛到工廠區演出,《茶花女》淒涼的序曲響起,觀眾席卻一片鬧哄哄。於是,每場歌劇演出前先講解二十分鐘的「鄭小瑛模式」誕生了,觀眾反應非常熱烈。「音樂來自人民,大眾需要音樂。」鄭小瑛說,「藝術家不要擺臭架子,你多付出一點,幫大家捅破那層窗戶紙,就能換得他們對你勞動價值的理解和尊重。」你有心來我有情柏林愛樂大廳、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音樂廳、美國舊金山戴維斯交響音樂廳……這些年來,鄭小瑛曾成功在二十多個國家指揮,演出中外歌劇和交響音樂會一千六百餘場。二○○七年,鄭小瑛攜廈門愛樂樂團,到柏林愛樂大廳演出。在貝多芬的故鄉,鄭小瑛指揮的是《土樓回響》,演出大獲成功。這部五個樂章的交響詩篇,迄今已被她帶到十二個國家、演出七十七場,創下中國交響樂套曲演出紀錄。二○○○年,鄭小瑛第一次回到父親出生地福建永定,見到客家人的標誌性建築︱︱土樓。應她邀請,作曲家劉湲為當年舉辦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創作了《土樓回響》。「我們的青年音樂家努力用西方交響樂手法講述中國故事。」鄭小瑛認為作品很成功。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鄭小瑛坐在客廳椅子上,一口氣從上午十點談到下午一點半。老伴劉恩禹始終坐在一旁默默陪伴。客廳裡擺滿鄭小瑛的照片、畫像和紀念品。記者在這裡看到了鄭小瑛和女兒的合影。在莫斯科指揮第一場歌劇公演時,鄭小瑛曾把女兒照片夾在總譜裡,「指揮完翻到最後一頁,照片上女兒正對著我笑。」她回憶。傍晚,這對銀髮夫妻常常相伴在小區散步。「人生已到尾聲,還能這樣一起生活,我很幸福。」鄭小瑛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中鐵寶橋集團電焊特級技師 王汝運 技術代表能力 實幹代表品質 下一篇文章 安岳石刻技藝傳承人 鄧永佳 將石頭敲成藝術品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4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5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6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7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8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9【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10緬甸寶塔節 上演水上慶典2025.09.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 作者其他文章【剪紙藝術家】高少萍 推動剪紙藝術走向世界【大陸社會觀察】青春詩會 他為快遞這行寫詩《泉州頤和醫院籌備處主任》邱俊傑樂當兩岸貼心人和聯絡人《平潭城關幼兒園老師》陳亞妏有技能有堅持 就能活下去《台灣優達教育諮詢營銷總監》李宗穎 特色安親受到歡迎《自強跆拳道館創辦人》陳燕亭 赤手空拳從零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