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馬行空提供
文/楊豫馨
本片編導泰穆尼基是芬蘭新銳導演,《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是他最新作品。在片中,他大膽運用失焦的視角、晃動的鏡頭、近距離表情特寫,以及周遭紛至的環境音,「強逼」觀影者沉浸式體會男主角主觀的視界,不僅帶來類失明的奇特感受,也為身體障礙題材電影打造出一個新高度。
對喜歡從觀賞電影獲得聲光刺激的影迷來說,《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絕對應該列入必看名單之一;不過請先做個心理準備,你將接收到的並非五光十色炫目影像,而是與劇中人一同進入視覺障礙者糊化虛迷的感官體驗。
驚悚無助的旅程
一向健康開朗的亞科(佩特里波科萊寧飾)不幸罹患了多發性硬化症,胸部以下癱瘓,只能借助輪椅行動,雙眼也漸漸失去視力。熱愛電影的亞科收藏滿室的DVD,認為詹姆斯卡麥隆是最偉大的動作片導演,卻堅持《鐵達尼號》是影史大爛片,但《鐵達尼號》居然比《魔鬼終結者》還賣座!
獨居鮮少外出的亞科與同病相憐的希爾帕(瑪嘉娜麥加拉飾)雖從未見面,兩人靠著手機暢聊電影、分享病況而彼此打氣,培養了深厚感情。某日,希爾帕因為病情惡化心情低落,亞科於是決定要為愛進行一趟「英雄旅程」,自己搭上約一個小時火車去希爾帕家安慰鼓舞她。樂觀看待人性,覺得路途上所遇到陌生人都會施予協助的亞科,由此展開一場驚悚無助的旅程。
本片編導泰穆尼基是芬蘭新銳導演,曾以黑色喜劇《我的寵物殺手》代表國家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是他最新作品。泰穆尼基在片中大膽運用失焦的視角、晃動的鏡頭、近距離表情特寫和周遭紛至的環境音,「強逼」觀影者沉浸式體會男主角主觀的視界,不僅帶來類失明的奇特感受,也為身體障礙題材電影打造出一個新高度。泰穆尼基說:「這次我想讓觀眾體驗失明是什麼感覺,全片都用特寫鏡頭拍攝,主角周圍的世界模糊而柔和,他的臉和手就是這部電影的舞台。」
飾演亞科的佩特里與導演是軍中舊識,兩人多年後重逢,佩特里已因多發性硬化症不得不放棄表演。同樣熱愛戲劇的兩人決定用佩特里的疾患為靈感來合作,但並不是拍攝成紀錄片或傳記故事,而是設定成一位同樣遭受多發性硬化症的男人,去經歷一段追尋自由的虛構旅程。
因為曾受過完整的表演訓練,劇情又近乎量身打造,佩特里在這部演員生涯裡首次挑大樑擔綱主角的作品中表現誠摯精細,說服力滿檔。對於有機會重回戲劇圈,佩特里也感動表示:「能完成這部作品我感到很驕傲,演出過程中我彷彿將自己十年來滿腔憤慨和血淚都宣洩出來了。」
活出自己的尊嚴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裡的亞科與希爾帕得到罕見疾病,面臨身心困境,更不知死亡的威脅何時到來?但是他們並不悲情,以幽默豁達的態度每天定時交談祛除憂鬱,甚至能隔著手機幻想兩人相擁跳舞,帶給彼此相濡以沫的愉悅心情。亞科並不喜歡家人憐憫式的關懷,「老把我當小孩,一直問我一切還好嗎,同情個沒完沒了……」他在旅途上遇到危險,因為視障而不易反抗,但他能機智周旋不卑不亢,活出自己的尊嚴。這也提醒了我們:對弱勢族群付出關心幫助時,應該要注意分寸拿捏的適切性與平等心。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除了入選威尼斯影展競賽片外,並獲得「地平線拓展單元」最佳觀眾票選獎;男主角佩特里也以精采的演技囊括兩座影帝獎座。能夠得到共鳴讓佩特里十分欣慰!他鼓勵每個和他一樣遭受病魔、挫折所苦的人:「永遠不要忘記做夢的能力,如果不勇敢做夢,生命將一無所獲。有想做的事情永遠不要找藉口拖延,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等在眼前的是什麼,用盡全力活在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