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聯盟日前公布兒童諮商專線的年度報告,發現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孩子擔心「被同儕排擠」,視上學為畏途,校園「霸凌」問題連續六年高居兒童煩惱排行榜的榜首,手法愈來愈殘酷,令人怵目驚心,凸顯校園安全問題的嚴重性。
霸凌問題不但在校園持續發生,成為台灣兒童的一大隱憂,在家庭裡面也有類似問題。根據統計,台灣家暴案件每年呈倍數成長,十年來累計高達四十三萬多件;而自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到八十六年十月,就有十一萬八千六百七十九件婚姻暴力通報案件,若以每個家庭有一點二個子女計算,全國約有十四萬名兒童目睹婚姻暴力。易言之,有許多孩子是校園霸凌和家暴的直接、間接受害者,這種環境下豈會擁有快樂的童年;必須立即建立防護網,加以排除遏阻。
台灣的婚姻暴力原因和家庭經濟因素、小孩照顧問題及社會多元化等有關,在婚姻中受傷的婦女需要社會關懷。偏偏一般人面對家庭暴力、虐待兒童、性侵害問題時,普遍懷有「破壞別人家庭」的錯誤觀念,大多袖手旁觀,不太樂意通報,使得問題一拖再拖,乃至惡化而不可收拾。
大家都曉得,和樂的家庭乃是建構健全社會的要素,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培養身心健康的下一代,人人有責。發現家暴事件,只要見義勇為或是一通電話,讓社工員能夠及時處理,就可以幫助一個家庭脫離困境、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就有機會救回一條小生命。近年來,家扶中心設置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家暴專線一一三」,讓愈來愈多無辜孩子得到救援,不必在暗夜裡哭泣,功德無量。
遺憾的是,儘管台灣目前有七千多名專職社工人員,每天站在社會問題的第一線,面對黑暗的角落,防止、排除不幸事件,克服幫派分子或施暴者的恐嚇,幫助那些社會上最弱勢、最無助的人。然而,政府社工終究人少事繁,他們還有許多社會行政相關事務待辦,工作負荷和心理壓力都相當沈重。單靠這麼薄弱的力量,很難照顧社會整體的需求。
更何況,除了婦孺和新移民問題之外,隨著老年化時代來臨和都市化結果,國內的老人照護、陪伴等需求愈來愈大,已刻不容緩。兒童有成長獨立的一天,老人的體力卻是日趨衰弱,加上無人陪伴的孤單和長年坐吃山空造成經濟能力枯竭,都不是每月數千元老年津貼能夠解決的,必須思考更有效對策。
所幸這些年來,在有關政府機構和民間組織的宣導推動下,有愈來愈多企業、民間組成的基金會等慈善組織和宗教團體投入志願工作行列,壯大社會救援體系。政府預算有限,而民間資源無窮,義工體系若能在良好制度運作與監督下蓬勃發展,對社會的和諧安定必會有莫大的貢獻。
婦幼節前夕,我們誠摯祝福台灣這塊自由樂土的孩子和媽媽們,人人都能享有安和樂利的生活。也特別向日前歡慶「社工日」的所有義工朋友們致上崇高的敬意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