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 敦煌莫高窟 佛教藝術寶庫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2.06.19 語音朗讀 212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敦煌壁畫第61窟〈大佛光之寺〉壁畫局部。圖/微信佛教建築 文/本報綜合報導坐落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被譽為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起建於十六國前秦時期的莫高窟,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莫高窟可說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聞名於世。圖/微信佛教建築世界文明交匯在敦煌佛學專家季羨林曾經表示,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文明匯聚之處就在敦煌。早在漢武帝時代,敦煌已是重要貿易中心,往來不絕的商旅不僅帶來奇珍異物,也帶來燦爛的佛教文明,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留下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藝術瑰寶。敦煌位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南枕祁連,襟帶西域,雪山為城,青海為池,鳴沙為環,黨河為帶,前陽關而後玉門,控伊西而制漠北,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南朝劉昭曾引《耆舊記》描述敦煌:「水有懸泉之神,山有鳴沙之異,川無蛇虺,澤無兕虎,華戎所交,一都會也。」莫高窟壁畫最為珍貴敦煌莫高窟歷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長達千年修建,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資產。莫高窟現存735個洞窟,有4.5萬平方公尺的壁畫、2415尊彩塑,尤以壁畫最為珍貴,莫高窟壁畫也是一部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壁畫內容分為佛像、經變圖、供養人、裝飾畫、佛教故事、山水等6大主題。研究社會生活,可在其中找到古人衣著服飾、民俗活動、飲食娛樂、日常用品等真實樣貌;研究軍事政治,可找到古代君主出行、宴飲,軍隊作戰、儀仗、武備等歷史場景;研究建築發展,可找到各朝代建築圖像實例。至於研究佛教就更不用說了。 〈薩埵太子本生圖〉是講述捨身飼虎的故事。圖/微信佛教建築佛經故事題材最精彩據統計,僅莫高窟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佛像多逾萬尊,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中也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比如著名的〈薩埵太子本生圖〉,講述捨身飼虎的故事,北魏254窟透過單幅壁畫來展現故事。其中薩埵刺項、投崖、飼虎等情節被有意強化,極具悲劇效果,這種表現手法是典型的西域風格。而在北周428窟,同一題材的創作方式截然不同,採用三段長卷式連環畫,透過多場景描繪,削弱了悲劇色彩。類似例子還很多,比如相對於穿著寬袍大袖、造型簡單的中式人物,壁畫中有裸露身體、比例勻稱的人物。東西方藝術就這樣在敦煌奇妙地相遇了。 北周428窟捨身飼虎的創作法採用三段長卷式連環畫。圖/微信佛教建築敦煌壁畫風格衍變由於敦煌壁畫長期以來受空鼓、起甲、剝離、酥鹼等損害,導致變色、褪色甚至脫落,很多壁畫已無法再和早年的色彩飽和度、完整度相比。莫高窟現存的壁畫和雕塑,大體可分為5個時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第25窟壁畫反映出濃厚的漢藏藝術融合特點。圖/微信佛教建築北朝時期北朝的壁畫內容有佛像、佛經故事、神怪、供養人等。壁畫前期多以土紅色為底色,再以青綠褚白等顏色敷彩,色調熱烈濃重,線條純樸渾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後,底色多為白色,色調趨於雅致,風格灑脫,具有中原的風貌。繪畫呈現的感情強烈、人物造型誇張,以細線勾勒、暈染赭紅、散花圖案裝飾襯底,帶有明顯外來色彩。生活化的佛教故事圖畫,通常白底上色,線描遒勁,色彩明快,開始凸顯中式畫風。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連環畫,則以黑、紅、白、褐色為主,典雅深沉,造型生動,層次豐富,整體上已中國化了。隋唐時期隋唐是莫高窟發展全盛時期,這時期的莫高窟壁畫題材豐富、場面宏偉、色彩瑰麗,美術技巧達到空前水平。內容多為淨土變相、經變故事、佛、菩薩像、供養人。隋唐壁畫前期用色大膽,以金紅藍綠等混搭,體現海納百川的文化自信;後期暖色減少,灰綠、赭石、茶褐增多。中唐時期的第79窟脅侍菩薩像樣式,作半跪坐式,頭上合攏的兩片螺圓髮髻,是唐代平民的髮式。臉龐、肢體的肌肉圓潤,施以粉彩,膚色白淨,表情隨和溫厚。第159窟中的脅侍菩薩,一位斜結瓔珞,動作協調,身段優美;一位衣褶線條流利,色彩絢爛,身材修長,比例恰當,使人覺得這是有生命力的「活像」。 敦煌壁畫長期以來褪色脫落,很多壁畫已失去色彩飽和度和完整度。圖/微信佛教建築五代和宋時期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有100多個,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統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為莫高窟出資甚多,因此供養人畫像在這階段大量出現,內容也很豐富。五代時期壁畫沿襲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後期,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平平。這一時期典型洞窟第61窟的《五台山圖》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畫,高5公尺,長13.5公尺,繪出了山西五台山周邊的山川形勝、城池寺院、亭台樓閣等,堪稱恢宏壯觀。宋窟多由前代洞窟改建,壁畫覆蓋在早期壁畫上,洞窟門加繪供養人。西夏和元代西夏壁畫富有民族特色,元代文人畫盛行,因而色彩也偏素淨。莫高窟現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個,多為改造和修繕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畫雕塑基本都沿襲了前朝的風格。有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現回鶻王的形象,可能與回鶻人有關。到了西夏晚期,壁畫中也出現西藏密宗的內容。元代洞窟只有8個,全部是新開鑿的,出現了方形窟中設圓形佛壇的形制,其壁畫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關。 前一篇文章 【刻經版畫】宋代佛畫雕印山水圖 下一篇文章 【龍天護法】天龍八部大解密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一筆字 書法字源善友太子入海取如意珠千年古寺 藏壁畫清明上河圖【花開見佛】大雄寶蓋 佛陀拈花【彩繪曼妙】千年壁畫 樂舞飛躍 作者其他文章紅麴菌降血脂 加入糕點不一定健康經典料理 佛門素菜如何塑造超人氣公仔創意形象公仔 人氣品牌時尚行銷大腦與情緒調節心理韌性 逆轉壓力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