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 影響下一代健康 文/蘇林 |2022.06.18 語音朗讀 73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各地野火頻傳,不但燒毀森林,更製造空氣汙染。圖/123RF亞馬遜叢林快速被砍伐,加速全球升溫。圖/123RF氣溫飆升導致因熱病死亡的人數快速增加。圖/123RF空氣品質不佳使孩子深受呼吸道疾病之苦。圖/123RF蚊蟲叮咬人的行為日趨激烈,5歲以下幼童受害最深。圖/123RF 文/蘇林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整合100多位醫生、氣候學家、經濟學家等專家,以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加以連結,證實44項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全球健康指標都在惡化中,包括高溫死亡、傳染病、饑荒……等,全球至少數百萬人將面臨生命危險。2019年的報告指出,這個世代的孩子將可能在更熱──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4度──的環境中成長;2021年,更直指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造成的死亡人數,將超過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人數,除非人們採取激烈的行動,避免進一步暖化,並適應目前發生的變化,否則人類健康將面臨「紅色警戒」。極端高溫是健康殺手這份報告指出,氣溫升高導致熱病的發病率上升,熱帶疾病的病媒昆蟲大量繁殖並擴散到極地,空氣中植物花粉的數量增加,導致人們氣喘與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惡化。大洪水與災難性風暴,則會增加爆發霍亂與經水傳播的其他疾病的風險。全球各地野火產生的煙霧滲入人們的肺部,世界各地的乾旱加劇,農作物歉收,全球數百萬的弱勢族群面臨饑荒危機,例如隨著全球暖化而加劇的聖嬰現象,導致約600萬名兒童挨餓,東非馬達加斯加島國的旱災,已讓逾100萬人瀕於挨餓。熱過頭孩童首先遭殃預估到21世紀末,亞馬遜雨林的氣溫愈來愈高,加上森林濫砍濫伐,將導致約1100萬人,暴露在致命的高溫環境,事實上,光是2019年,就有近35萬人死於高溫相關疾病。《刺胳針》指出,老年人與未滿1歲的嬰兒,是最容易受到高溫影響的族群,而氣溫每升高1°C,兒童的腹瀉發病率最高會提高5%。更令人憂心的是,氣候變遷已威脅到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力,去年夏天北美出現創紀錄的高溫急診室的入院率,飆高為2019年同期的69倍。細菌趁機進化侵人體《刺胳針》共同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環境健康與急診醫學教授黑斯(Jeremy Hess)在西雅圖急診室工作時,多次目睹護理人員跪下照顧中暑患者,「他們的膝蓋都燙傷了,而且我看到許多病人死於高溫。」此外,因氣溫穩定上升,動植物棲息地遭到破壞,讓傳染病有機會發展與傳播,愈來愈多人生活在易導致氣候敏感疾病的地區,而過去10年,波羅的海、美國東北部、北美太平洋西北部的海岸地區,溫暖到足以滋生弧菌。帶給人類全新的挑戰 歷史上,能感染人類的真菌並不多,因為微生物不會在人體體溫的環境下成長。然而,全球暖化提高了真菌生存環境的平均溫度,真菌為了存活不得不適應後,無法用疫苗或抗生素治療的真菌,將更能侵入人體內臟或呼吸道。美國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去年刊登的研究指出,2009年首度發現的真菌「耳念珠菌」就是透過適應環境、入侵人體的方式興起。而通常出現在熱帶地區、會導致肺部感染的真菌「格特隱球菌」最近出現在北美太平洋西北部地區。溫室氣體成致命危害如今,氣候引發的乾旱,讓美國西南部灰塵瀰漫或刮著風的日子變得常見,而當地的真菌病「裂谷熱」(Valley Fever)病例增加,原因是致病的真菌孢子,在這種天氣條件下更容易傳播。燃燒化石燃料會造成溫室氣體,空氣汙染也會導致致命危害,因為這會產生刺激肺部的細懸浮微粒PM2.5。2021年4月,荷蘭科學期刊《環境研究》一項研究更指出,PM2.5造成的死亡人數,每年超過1000萬人。淨化空氣能爭取生機美國麻州波士頓一位急診醫師說,過敏惡化導致了人們氣喘病發,而空氣汙染每年都會導致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早死。美國麻州總醫院急診部門醫師薩拉斯(Renee Salas)表示,燃燒化石燃料是危害健康的根本原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為病患帶來廣泛健康益處的最佳療法。90%人口 處於病媒蚊危機中全球暖化導致帶病的蚊子,正向氣候更溫和的地區與更高海拔的地區遷移,牠們的生命周期加快,叮咬行為也變得激烈,不斷變化的環境因素讓茲卡病毒感染症與屈公病等疾病的基本傳染率提高了,這讓這些疾病更可能爆發變成流行病。英國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地球健康》(Lancet Planetary Health)去年7月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到了21世紀末,如果碳排放量不減少,世上近9成人口將面臨瘧疾與登革熱的風險。然而這項數據,在兩年前發表的報告中,預估受到威脅風險的人口僅達5成。《刺胳針》表示,瘧疾與登革熱等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在一些低窪熱帶國家,原本就是地方流行病。國際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醫師麥可佛(Lachlan McIver)說,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虐疾及登革熱等疾病每小時最多可能導致額外的50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不滿5歲的幼童。 而氣候變遷帶來溫度上升、乾旱、洪水……將讓這些疾病重創這些國家,並且進一步導致全球農作物產量銳減,不僅衝擊糧食供給,更導致糧食價格高升,使得飢餓、營養不良在嚴重依賴農業的國家肆虐。報告指出,生活在印度的5歲以下兒童,有2/3因為營養不良(飢餓導致或食用過多不健康的食品)而死亡;而營養不良的另一頭,就是超重與肥胖問題嚴重。 前一篇文章 世界環境日50年 地球環境變好了嗎? 下一篇文章 無標籤飲品 成綠色時尚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6【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7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號誌 夏日減秒因應 未來建築潮流 和小生物當鄰居倫敦空汙地址 改變歐洲房價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 鞭炮聲 讓毛小孩驚嚇崩潰 【印象旅人】日韓台賞浪漫繡球花【海闊天空】澎湖花火節閃亮登場生態攝影 的歡喜和憂心AI 未來終將成為職場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