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圖/123RF
文/吳娟瑜
翠婷的兒子確診了,除了不能上學,就是整天留在臥室裡,這下可頭大了,餐飯可送到房門口,但是看不到人在做什麼?
翠婷連著三天緊迫盯人,兒子已經國中三年級了,塊頭大、嗓門大,跟著在裡頭大吼:「我都生病了,為什麼還在逼我?」
主要是手機、iPad都在他手上,這豈不是如他所願?愈想愈擔心,翠婷愈喊愈大聲,雙方隔著房門吵架。
無計可施之餘,翠婷看到一段話:「證嚴上人曾說︱︱如果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靜靜思索,翠婷消除了怒氣,她明白自己的怒氣來自內裡的擔心,長久如此,只有兩敗俱傷。
翠婷調整了心態,放鬆口氣,同時心平氣和地和兒子隔牆敲暗碼:「叩、叩、叩」(I love you);不料裡頭也傳出了「叩、叩、叩」,這是和兒子小時候玩的把戲,霎時之間,一股暖意讓翠婷心花怒放。
「吳老師,兒子確診我由擔心轉回祝福,他好我也好,疫情期間,大家平安健康最重要,其它再慢慢協調。」
在「幸福導師班」線上課程中,翠婷分享親子間化衝突為和諧的過程,我除了恭喜她,也提出「親子同頻率」這個說法。
同頻共振
物理學上有「同頻共振」一詞,實驗室裡許多擺動不同的鐘,在1分04秒時,聲音一致;1分35秒則是擺動一致,這是量子力學的研究。人和人之間自然也存在著同頻共振的現象,尤其親如夫妻、子女,若不和諧,則需要花很長時間調整。
丹尼爾.席格醫生(Daniel Siegel)在《第七感》書中提及「正念訓練」的重要。他說:「這個歷程的核心,就是內在『調頻』,跟自己同頻率,讓你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就像與孩子同頻率,有助於增進孩子健康安全的依附感,跟自己同頻率,也會增進韌性與彈性的基礎。」
簡而言之,就是為人父母若能讓自己身心合一,正念善待自己,那麼孩子得到同頻共振的影響,自然關係和諧,雙方都健康快樂。
就像一群鐘擺同處一室,都需要花時間彼此調出共振的頻率;同處一屋的家人更是需要從不同的天生氣質、潛能發展、行為模式等慢慢磨合。
女兒,妳愛我嗎?
一直被青春期女兒折磨的曉玉媽媽,有一天真的覺得無計可施了,因為學校導師又傳line,談及女兒在校不服管教的情形。傷心之餘,曉玉媽媽倒頭就睡……
女兒下課回來了,昏黑的傍晚,燈還沒開,曉玉先問她吃過東西了嗎?餓不餓?女兒還沒回答,反常地靠到沙發椅,她問:「媽,妳沒怎樣吧?」
曉玉不知哪來一股勇氣,她問女兒:「妳有感覺媽媽愛妳嗎?」女兒稚嫩的臉上冒出兩、三顆青春痘,她點點頭。
「但是,我沒有感覺到妳愛我耶?」曉玉這麼一問,女兒突然跪坐媽媽身旁,並伸出雙手擁抱她,還大聲說:「媽,我當然愛妳!」
女兒升上國中後,身形壯碩不少,伸手一抱,讓曉玉沒有心裡準備,但是靜默的數十秒中,感覺到了,曉玉真的感覺到了。
曉玉跟學員分享這一段奇妙的感受時,她說:「所有的爭吵、衝突,全部消散了。我們現在可以一起咬著冰棒看電視劇,可以一起穿姐妹裝運動服外出走公園散步……」
神奇的一刻啊!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竟然可以在一句進到心坎裡的問句,讓兩個人戲劇性的和解了。我笑著對學員們說:「曉玉讓親子間同頻共振的機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