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鑑於不同藥物抑制病毒、抗藥性的效力,各有不同,亞太肝臟醫學年會公布最新版治療準則,建議女性病患先用干擾素治療,以免妨礙生育計畫。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指出,治療B肝的藥物有二,一類是調節免疫的干擾素,另一類是核酸類藥物。干擾素無抗藥性療程一年,缺點是注射不便及類似感冒的副作用;核酸類藥物口服方便,惟有抗藥性問題,且降低病毒量、抑制病毒活性的效力不一。
成大醫院內科教授張定宗說明,各種口服核酸藥物中,「貝樂克」使用五年的抗藥性,發生率為百分之一點二,遠低於「干安能」六成五、「干適能」的二成九。
台大醫院肝炎中心醫師劉俊人說,由於「貝樂克」降低病毒量的表現不特出,對於抑制病毒活性,且使B肝病毒e抗原由陽轉陰(治癒的指標之一)的效力,也不如「喜必福」,因此亞太肝臟醫學年會認為,當舊病患使用「干安能」發生抗藥性時,可再併用「干適能」,組合治療延長藥品的效力,以免無藥可用。
由於低抗藥性及低病毒量,是慢性B肝療程的重要指標,台大醫院將展開「貝樂克」併用長效干擾素的長期臨床試驗,盼兩類藥物組合,能讓新病患既無抗藥性問題,還能有效降低病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