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話 《紅樓夢》電影】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文/陳煒智 |2022.06.11
3139觀看次
字級
《金玉良緣紅樓夢》由林青霞反串賈寶玉,張艾嘉飾演林黛玉。圖/陳煒智
樂蒂演活了林黛玉。圖/陳煒智
1940年,金嗓子周璇飾演林黛玉。圖/陳煒智
梅蘭芳於1924年演出的〈黛玉葬花〉。圖/陳煒智

文/陳煒智

影史上第一位葬花的林黛玉是大師梅蘭芳,古典美人樂蒂則是「活的林黛玉」,1977年李翰祥導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大膽起用青春偶像,讓林青霞反串賈寶玉,張艾嘉飾演林黛玉。張艾嘉雖飽受批評,我卻相當欣賞她誠誠懇懇演出黛玉個性中倔強、堅毅的「痴」之核心。



每年到了「芒種」,便是眾花謝落、花神退位的時候,在《紅樓夢》裡,賈寶玉見到錦重重散了一地的落花,兜在懷中,只聽得山後有嗚咽之聲,哭得好不傷心。

這段描寫,是世界文學史上重要的美學瞬間,黛玉的〈葬花詞〉就此吟出曠古絕今「美」的永恆。

大觀園裡爭奇鬥豔

在華語影壇,黛玉幾次在電影銀幕上「葬花」,在不同的時代都留下令萬千影迷刻骨銘心的記憶。

影史上第一位葬花的林黛玉是大師梅蘭芳。文獻記載,他在一九二四年接受邀請,把五齣精采戲段攝成電影短片,「黛玉葬花」便是其中一折,採用的還是前清貝子的花園實景。

一九四○年代,世界大戰,烽煙四起,華語影壇迎來一場破天荒的大團結,推出巨片《紅樓夢》,袁美雲反串寶玉不做第二人想,金嗓子周璇扮起黛玉,從外形到演技也可圈可點。只見她步出花蔭,在滿天飛花中蹲了下來,拾起花瓣,抬眼看向盈天碎花,鏡頭切近特寫,她的歌聲如金絲線一般延伸、遊移,歌畢,周璇輕聲哭了。

橋畔呆坐的袁美雲也哭了。

我們這些身處不一樣時代和空間的觀眾,也被感動得哭了。

在華語電影最輝煌的一九五○、一九六○年代,要說起「古典美人」,當屬李麗華和樂蒂。李麗華雍容氣派,樂蒂清秀卓絕,李麗華主演時裝版的政治諷刺《新紅樓夢》,把官場、巨富之間的勾結嘴臉寫得入木三分。這個版本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場豪華盛宴,洋房泳池派對、羽球場上翩翩騰起,大觀園姐妹們爭奇鬥豔的泳裝、旗袍、運動服,就連寶玉、薛蟠也穿起花襯衫、皮涼鞋,露出健美的長腿。

不同詮釋的林黛玉

一九六○年代初期電懋公司邀請名作家張愛玲編寫《紅樓夢》劇本,影迷認定林妹妹必由「玉女」尤敏出飾。沒想到公司要求張愛玲一改再改,要商業,不要學究氣。敵對的邵氏公司一馬當先,搶先於一九六一年底宣布《紅樓夢》開鏡,由邵氏力捧的古典美人樂蒂領銜主演。

樂蒂的《紅樓夢》整體水準不差,可惜布景造境、歌曲音樂有待加強。不過當年宣傳詞形容樂蒂是「活的林黛玉」,毫不過分。她在一個很長的長鏡頭裡,扛著花鋤緩步而來,只見她一步一頓,髮簪也隨之一震,幽幽垂擺,盈盈嫋嫋。

到了一九七七年李翰祥導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大膽起用青春偶像,讓林青霞反串賈寶玉,張艾嘉飾演林黛玉。青霞的寶玉英姿煥發,出色得不得了!張艾嘉雖飽受批評,我卻相當欣賞她誠誠懇懇演出黛玉個性中倔強、堅毅的「痴」之核心。她在前輩如越劇天后王文娟的動魄表演之前,能交出屬於自己的詮釋,那是一份難得的藝術膽識和表演才華。

李翰祥導演塑造的「葬花」,由越劇音樂改編擬成的新調,全部由西洋交響樂團演奏,提琴的彈撥,女子合聲的清唱,營造出孤芳自賞的氛圍,張艾嘉一身白,就像門口兩座石獅子一樣,幾乎是整個世界最後的清白心靈,在花間,在樹下,在小徑,在水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從「芒種」起述,讓電影銀幕上古往今來、不同世代的黛玉葬花,伴隨痴心影迷一同送春,夏天就要到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