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民國的旗民生計

文/尚智 |2022.06.07
808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許多人可能以為,清廷覆滅後,居住在漢地的旗人不再享有特權,便逐漸融入漢人社會。其實不然,民國建立後,旗民缺乏當兵以外的謀生技能,普遍出現貧窮化的現象,因此,旗民生計成為政府長年要處理的課題。

以南京為例,這座城市不只是民國首都,也是近代江南的軍事中心,清代稱為江寧府,是八旗兵的駐防重鎮。據史料記載,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的八旗兵,共約五千人,這些八旗兵及其家眷的人數龐大,他們集中居住在滿城,與漢城僅一牆之隔,主要依靠「俸餉」與「旗地」這兩大官方收入維生。

辛亥革命爆發後,民軍入城,旗營官署大多遭到毀壞,旗民失去清廷給予的官方收入,經濟狀況普遍惡化,於是集體向民國政府請願。政府基於五族共和的理念,開始救濟這些旗民,並設旗產管理機關,負責旗產清理與旗民生計事宜。

由一九二七年南京市政府出版的《首都市政》可知,當時南京市政府設「旗民生計處」,專門管理旗民生計與八卦洲事宜,與浦口市政管理處、鐵路管理處、公園管理處等單位同等級,皆為市府的附設機關,處理不屬於各局的行政事務。

旗民生計處設主任一人,下設總務、洲務、墾務三股。在洲務部分,八卦洲是位於南京城北邊、長江下游的一個小島,在清代原為江寧八旗兵的一大旗產。民國肇建後,因為旗民日漸式微,失去管理能力,因此由市府經營,所得收益用於旗民生計。在墾務部分,則多次組織旗民壯丁,前往旗地開墾。

為了救濟成為弱勢族群的旗民,市府另設「八旗教養院」,下轄工藝、教學、養濟三組,工藝組管理少壯旗民的勞動事務,教學組辦理旗民子弟的教育事務,養濟組則負責老弱貧苦旗民的救濟事務。從這三組的分工,可知當時市府對於旗民生計的政策方針。

依據一九三二年南京市社會局編《南京社會特刊》,旗民救濟事項被列入公益慈善行政的「救災恤貧」項下,由八卦洲等收入撥款給養的旗民,共二千五百四十人;若有死亡者,給予棺材費;若有疾病者,則派醫生前往診治。從當時南京的戶口調查可知,旗民有一千二百四十七戶,共四千八百一十九人,可見受到政府給養的旗民人數不少。

根據學者研究,到了一九三○年代,大約四分之三的旗民都得到給養。不過現實的困境是,旗地租金為旗產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民間欠繳租金、旗地被徵用或侵占等問題日漸嚴重,導致投入旗民生計的經費受限,對於大多數旗民的收效甚微,但是起碼給予喘息的機會。

從民國時期的旗民生計問題,可見歷史的連續性。旗民並未隨著清朝滅亡而消失,這些旗民隨著政權更迭,不少人從舊時代的特權階級,轉變為新時代的弱勢族群。

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民國政府,也認為有救濟弱勢旗民的責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