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源轉換率世界第一
隨著高油價時代來臨,各種替代性能源也隨之蓬勃發展,其中尤以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的發展最為引人重視。由清大電機系創辦人、太陽能權威黃惠良新成立的樂福太陽能(Lof Solar Corp),經工研院量測證實,其彩色太陽能電池之能源轉換率創世界第一,較傳統高出30%之水準。為傳統晶片式太陽能電池注入新生命。
彩色電池 綠建築新建材
根據工研院IEK—ITIS計畫的報告中指出,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系統(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由於整合發電與建築物外牆,可降低遠距離電力的配送成本,已成為綠建築世代追求環保節能的趨勢。
目前太陽能電池發展瓶頸在於能源轉換效率不彰及缺料問題,千篇一律的單調色彩也讓建築設計難以發揮,而不易普及。黃惠良指出,彩色太陽能電池在設計與製程上技術領先技術,率先在2008年初完成產品開發,其中最令人興奮的成果,即在於有效抑制色彩對轉換效率的影響及節省成本。繽紛的色彩滿足建築設計的需求,並提升產品價值。
據工研院量測報告指出,專利技術生產的彩色太陽能電池,效率影響被控制在標稱值之2%內,即不低於傳統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之98%。黃惠良指出,這是目前全球最高效率的彩色太陽能電池,能源轉換效率比任何競爭者高30%,可說是台灣太陽能電池研發的驕傲。樂福並研發出創下世界最高短路電流記錄之改良式漸變結構太陽能電池(Modified Grating Solar Cell),挑戰轉換效率21%的目標。
瞄準替代能源商機
據統計,2006年全球太陽電池安裝規模已達1744百萬瓦(MW),市場規模突破100億美元,在產能上,2006年全球太陽電池產能同樣已擴增至2204MW,較2005年成長33%。至於台灣地區,2007年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商整體產值合計約達新台幣430億元。一般預估,2008年台灣太陽電池生產量將成長至1148MW,產值超過新台幣880億元,整體太陽光電產業產值將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
黃惠良表示,以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來看,除了大多供應商的轉換效率仍在低檔徘徊之外,多晶矽(Polysilicon)的缺料問題,也始終跟隨著太陽能電池業者,遇上缺料問題,有再精良的技術也有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豃的難題。
為了解決缺料問題,樂福太陽能除了與主要晶圓供應商簽訂自2008年至2015年,為期八年的長期供貨合約之外,並與國內太陽能電池廠大廠合作,積極佈局上游多晶矽原物料之生產。黃惠良強調,在設備、原料及市場皆確實掌握的條件下,將是對客戶供應長期、穩定且具價格競爭力之產品的最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