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上一系列《生死自在「五千萬」迎新年》已經結束了,在文章中,我特別提醒大家,要及早做好「永續經營未來生命」的準備,要能「見好就收」,才能如願「瀟灑走一回」!希望各位讀者將這「五千萬」用心收好,但不是要珍藏起來,而是要不斷地「大放送」,要持續大力推廣,造福親朋好友以及任何有緣的人,普願眾生將來都可以「如願往生,瀟灑走一回」!
其實,我早在二○一一年初開始,就公開提倡「見好就收」,呼籲大家在這一期生命的最後關鍵時刻,千萬要「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以確保在臨終之際,能夠「正念現前」,如此才能真正地「如願往生,瀟灑走一回」!之後這十多年來,我不斷地在全世界各地推廣「福慧雙修,生死自在」的理念,其中「見好就收」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建設」與「往生策略」。
很多讀者與信眾,在讀了我的文章、聽了我的演講之後,都覺得「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非常有道理,也都心嚮往之。然而,落到現實面,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好難啊!」我聽到很多人跟我說:「我也很想『見好就收』啊,可是要『怎麼收』呢?很多人想收卻『收不了』啊!」
的確!就現實社會中的普遍實際情況而言,放眼所及,幾乎都是想收卻「收不了」的痛苦、悲慘案例,最後幾乎都是拖到多重器官衰竭而終!也難怪很多人對於「見好就收」的「實際可行性」,心中會有疑惑。因此,接下來的這一系列文章,我要來和大家好好談一談「如何」見好就收,以及解答一些與此密切相關的問題。
「如何」見好就收
首先,我要先聲明,接下來所講的「如何」見好就收,「主要的對象」是身心都很健康的各位讀者,而不是「末期」或「臨終」的病人。我這麼說,絕不是表示「末期」或「臨終」的病人就「不能」見好就收,而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拖過了」時機,需要有其個別相應的因緣條件,才可能見好就收,所以不是我目前講解的「主要的對象」。
幫大家再複習一下我之前說過的話:「大家一定要確確實實地認清我們的肉體本來就有『相應的使用年限』,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個人生命的賞味期』,一個人的身體無論是如何的威猛健壯,終究都會有衰老退化的一天,遲早都必然會停擺。因此,我非常誠懇、鄭重地提醒大家,『千萬要避免』將自己拖到身體機能衰敗,惡疾病魔纏身,乃至多重器官衰竭而終,切記要及早做好『永續經營未來生命』的準備,見好就收,瀟灑去來!」接著,就以上的內容,再作進一步的分析解說。
要想能夠真正見好就收的關鍵,就是要及早「未雨綢繆」,也就是要趁著自己身心都很健康的時候,就要開始規畫準備啦!
一聽到我這麼講,很多人的直覺反應是:「還早啊!就算要「往生」,那也是以後的事,需要現在就開始準備嗎?」大眾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也不足為奇,主要是因為大家對於「往生」的認知還不夠正確、清楚,存有很多誤解及盲點,往往將「往生」等同於「去死」,只是比較好聽而已。多年前,我曾在本專欄刊出十三篇系列文章〈「往生」的現代理解與釋疑〉,後來收錄在《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一書中(279至317頁)。如果有讀者還沒有看過這篇文章,請自行參閱或者進入《人間福報》的網頁搜尋一讀,可以幫助大家正確理解「往生」一詞的真正意涵,並且澄清許多誤解。
的確,現在大家的身心都十分健康,就算要「往生」,也可能要等十五、二十年,乃至三、四十年以後,似乎沒必要「那麼早」就開始準備。但是我有兩點要提醒大家:第一、世間無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要自恃自己年紀不大、身體健康,無常就不會降臨;第二、那些「末期」或「臨終」的病人,有哪一位不是「曾經年紀不大、身體健康」的人?而現在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收卻收不了。
所以我一再強調「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後悔藥」,我苦口婆心對大家講的生死自在心法祕笈,就是「千金難買」的「早知道」,也是「萬金難買」的「專治後悔藥」,千萬不要等閒視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