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56周年 弘法五大洲 佛光山成就的祕訣

文/人間福報編輯部整理  |2022.05.16
1570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 圖/資料照片
佛光山頭山門 圖/資料照片
2011年11月,「佛光山國際萬緣三壇大戒」於佛光山舉行,大師和與會大眾在不二門前合影。圖/資料照片

文/人間福報編輯部整理

今天是佛光山開山56周年紀念日,56年前(1967),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購得建寺用地,同年5月16日奠基,定名「佛光山」。大師帶領佛光山僧信二眾披荊斬棘,建設佛光山,訂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作為佛光山未來弘法的四大方向。如今全世界都有佛光山的寺院道場,真正落實「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法成就。

很多人到佛光山的第一印象,都說佛光山殿宇輝煌,佛像非常莊嚴;也有人說,佛光山的僧侶走路很有威儀,待人親切而且有笑容;或者有人說,佛光山所辦的活動,給人的感受、氣氛都很好,所以很喜歡參加。這些敘述,其實都只看到佛光山的表相,沒有看到佛光山的內在。針對「如何看佛光山」,星雲大師在開山40年時,作了如下說明:



一、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外表,要看內涵

佛光山除了「五殿十堂」以外,有培養僧才的佛教學院,有重編大藏經的編藏處,有雲水醫院及養老育幼等慈善事業,尤其禪堂、念佛堂等,不深入看,不容易真正了解佛光山。



二、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建築,要看事業

佛光山的建築,國內外的道場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佛光山道場與眾不同的是,佛光山有教育、文化、慈善、共修等各項弘法事業,這些佛教事業才是佛教的慧命所在。



三、不要只看佛光山的錢財,要看人才

佛光山不是一個富有錢財的道場,佛光山不儲財,也沒有餘財;佛光山所有來自十方信眾布施的淨財,都是用來創辦佛教事業,培養弘法人才。多年來佛光山在全世界留學的博、碩士有200人左右,其他所有入室弟子也都是經過佛教學院的專科教育,大家各就所長,分別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社教等各個領域服務,這才是佛光跳躍的生命。



四、不要只看佛光山的活動,要看制度

佛光山的活動,只是提倡共修,只在增加信徒的聯誼,是一種度眾的方便;重要的是,佛光山是個有制度的道場,舉凡共住的制度、度眾的辦法等,共有100多條。佛光山以制度保障大眾,所以佛光山號稱「集體創作,制度領導」。



五、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個人,要看團隊

佛光山的每個人,都受過佛門的專科教育,具有正知正見,正派正行;只是個人難免或有缺陷,但佛光山的大眾,人人都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所以看佛光山,要看團隊,不要只看個人。



六、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廣面,要看深度

有人說,佛光山在全世界有多少的寺院道場,在五大洲有多少的信徒會員。廣面看固然是不錯,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深度:百萬會員信徒,他們都是正信佛弟子;300多間的寺院,都是正派的道場,其寬廣如虛空,其深度如海洋。



七、不要只看佛光山的現在,要看未來

佛光山的現在已經深耕厚實,佛光山的未來會隨著時間更加往前進步。佛光人有「紹隆佛種,捨我其誰?光大佛教,直下承擔」的發心,所以看佛光山的現在,更要看未來。



八、不要只看佛光山的目前,要看過去

佛光山開山至今,大眾一向是「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如能看到這些,才算是看到真正的佛光山。



佛法揚萬億國中

佛光普照 建設人間淨土

佛光山自開山以來,僧信二眾秉持開山星雲大師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為弘揚人間佛教的四大方向,至今已開展出全球五大洲、300餘所別分院道場,創立南華、佛光、西來、南天、光明等5所大學,普門中學及均頭、均一國中小、幼兒園等教育機構,以及佛教學院、圖書館、出版社、報紙、電視台、翻譯中心、美術館等。近年來更於台灣高雄總本山成立佛陀紀念館、藏經樓,為推廣佛教文化藝術及發揚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基地。

這些弘法成果,皆是立基於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力行菩薩道六度四攝法門的實踐。佛光山僧信齊心齊力,以各種法門淨化世道人心,讓佛教走入家庭,落實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建設「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人間淨土。

佛光祖庭 成就兩岸和諧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是大師披剃出家的地方,2005年5月,獲江蘇省宜興市政府批文同意,重建大覺寺。同年10月奠基動工。所謂:「一佛二塔兩世界,三面白玉世間解;萬千僧信修福慧,五洲七眾十方來。」歷時十年重建工程,2015年10月,大雄寶殿暨多寶白塔開光。

啟用至今,大覺寺舉辦過素食博覽會、讀書會、兒童夏令營、青年生命禪學營,也舉行佛化婚禮、菩提眷屬祝福禮,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各種藝術活動等。

此外,在上海、北京、南京、揚州、蘇州、無錫等地亦設有聯絡處,透過藝文展演、文化教育、學術研討、出版、活動、慈善等諸多管道與方式,讓更多民眾接觸、認識佛光山與人間佛教,成就兩岸和諧、溝通的一道橋梁。

國際佛光會 共創美好社會

星雲大師為了讓佛教實踐「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的理念,以順應時代潮流與需要,1991年成立中華佛光協會。1992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美國洛杉磯正式成立,之後陸續於世界各地成立佛光會。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世界性的人民社團,以佛教徒為主要組成對象,會員遍布五大洲,旨在帶動佛法生活化,以及提倡人間佛教為目標,從事教育、文化、慈善、佛法等淨化人心的工作。

國際佛光會的成立,將佛教帶入嶄新紀元,並為佛教的發展寫下新里程碑。2003年,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會員,致力於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慈善、公益等服務。

國際佛光會成立至今已邁入第32年,佛光人秉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工作信條奉獻自己,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更開拓了人生視野與承擔的力量,全球佛光人共同為創建美好社會、幸福家園、世界和平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