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大豆美味健康又環保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2.05.15
4949觀看次
字級
大豆含有人體必需的基本氨基酸,可用來補充蛋白質。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大豆含有人體必需的基本氨基酸,可用來補充蛋白質,是蔬食者最喜愛的食品之一。近幾年來,大豆常被食品加工業廣泛運用。人們或許不認為自己常吃大豆食品,但不知不覺中已經吃進許多隱性豆類製品。大豆究竟對健康與環保有何影響?

非基改大豆才健康

目前市面上常出現「非基因改造」食品的字樣,然而,基因改造大豆與非基因改造大豆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會有「基因改造」食品?人類有史以來,就試圖改造生物以增加生產量。過去傳統的種植方式是運用選種及交配,以獲取想要的農作品質,比如口感好、較甜的玉米。但近年來,常利用現代科學基因工程技術,使新的基因改造生物具有預期的特定性質。

生物特質是由基因決定,例如基因可決定花的顏色、植物的高度等。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正是遺傳因子的觀念。而基因改造生物,是指將A生物某個基因用基因工程技術植入B生物,如此B生物便成為基因改造生物(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同時具有A生物基因的遺傳特性。

以大豆為例,現代基因工程技術生產出來的大豆,市面上出現的,一種是食品本身含有新基因,比如含抗除草劑農藥基因的大豆;另一種是加工食品成分含有新基因,指基因改造大豆製作的豆腐等。因此,消費者可依商品標示聲明作選擇。

 蔬食者是大豆的最大消費族群。圖/123RF

可持續大豆較環保

以大豆作為飼料的碳足跡較高,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報告,畜牧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被視為是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為了達到減碳目標,勢必要從植物性飲食來做改善。

大多數的大豆,可以透過「可持續食品」認證標誌鑒別其來源是否環保。近來有部分的零售商、餐廳食品供應商,以及食品加工生產商,已經開始採購較環保的可持續大豆。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所做的調查顯示,包含英國零售商在內的一些食品公司,已開始致力於使用百分之百的可持續大豆,以保護大豆產地的森林和寶貴植被。英國食品專家麥卡洛克表示,人們對於可持續食品的來源愈來愈關注,這一點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環境可持續性發展是對環境的友善保護,能減少資源浪費,並將汙染降至最少,最終達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由於可持續發展超越了基本農業目標,真正落實理念的企業會嘗試以多種方式保護環境,而不僅僅是食物的種植方式。

近年來,有機農業也受到各國政府及廣大消費者的重視。驗證標章主要是為生產者證明產品合乎標準,並協助消費者辨別有機農產品,以保障生產者及消費者雙方之權益。

 大豆。圖/123RF

大豆製品  營養又好吃

大豆營養豐富,從大豆衍生出來的加工製品,包括豆漿、豆腐、豆花、豆皮、豆乾、味噌、豆豉、納豆、醬油等等。由於大豆屬於植物性優質蛋白質,且零膽固醇,含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另外,卵磷脂及大豆異黃酮也是大豆重要的營養素。卵磷脂可以轉變為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能活化大腦內部的資訊網絡,預防失智症。

大豆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鉀、鎂、鈣及維生素B群、維生素E,因此在蛋白質攝取來源的「豆魚蛋肉類」,豆類被列在第一位。專家指出,若要從大豆攝取蛋白質,直接吃黃豆的吸收率相對較低;反而加工過的豆製品,因蛋白質濃度較高,更有助於蛋白質的攝取量。

大豆經過不同的製法,可變成幾種常見的傳統美味佳餚,例如:

■豆漿、豆花、豆腐

豆漿作法單純,只需將大豆泡水、蒸煮後,再磨成汁液。常喝豆漿不僅可攝取大豆的營養,還可以補充蛋白質。豆漿加入凝固劑,如鹽滷、石膏或洋菜,就變成豆花。若是將它加壓脫水,就成了豆腐,豆腐熱量低,更有飽足感。

 豆漿。圖/123RF

■豆皮、豆乾

豆漿加熱時,表面的蛋白質會凝結成薄膜,挑起薄膜並晾乾定型,就成為豆皮。豆皮的蛋白質很豐富,維生素B6含量也較高。豆乾則是豆腐經加壓、烘乾而成,豆乾的營養密度比豆腐高,100克的豆乾含有685mg鈣質,但熱量相對較高。

■味噌、納豆

大豆浸泡、蒸熟、混合米麴和鹽,再經時間釀製就成了味噌。味增因經過發酵,營養素會變成較好吸收的小分子,味噌中的益生菌,有助整頓腸道及預防便祕等問題。納豆的製法是將黃豆蒸熟後,用稻稈包裹起來發酵,使其產生黏稠絲狀物。納豆富含維生素K2、納豆激及多種對身體有益的物質。

 醬油。圖/123RF

■醬油、豆豉

傳統釀造的醬油是將大豆浸泡、煮熟、放涼後,加入麴菌發酵成豆麴,再與鹽一同放入甕中發酵、釀製數月就變成了醬油。醬油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有機物質,一般做為調味品。豆豉是將大豆浸泡、蒸煮、自然發酵、加鹽、密封發酵、曝晒等手續,製成一顆顆黑色、帶濃稠汁液的豆豉。豆豉營養豐富,含有胺基酸,做菜時可替代醬油,比醬油好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