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以來,心理學家已多次嘗試確定塑造我們個性的因素,至少是想了解對我們性格影響最大的因素。這些年來,他們多次宣稱已找到了答案。最初說是父母,尤其是母親對我們影響最大;後來又說是基因;最後宣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事實上,研究人員對上述理論中的所有數據都進行過剖析,不過他們產生的疑問,和得到的答案一樣多。似乎有某種因素正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個性。科學家逐漸意識到,這種莫名奇妙的力量,就是兄弟姐妹的力量。
兄弟姐妹衝突益處多多
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兒童長到十一歲時,他們有百分之三十三的時間用來同兄弟姐妹相處,比和朋友、父母、老師,甚至比自己獨處的時間都要多。
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說:「父母和醫生扮演著相同的行為角色,而兄弟姐妹就如同每天在病房工作的護士。」不過關係愈近,產生摩擦的機會愈多。
平均來看,三~七歲的兄弟姐妹間每小時會發生衝突三‧五次。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二至四歲的孩子,發生衝突的次數最多,達六‧三次,即不到十分鐘就發生一次。
儘管子女們接二連三的衝突常令父母怒髮銜冠,但也並非全無益處,尤其是在衝突如何引起,以及最終怎樣化解方面,研究人員認為,正是兄弟姐妹間的這種長久關係,成為他們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年紀越大關係越密切
研究發現,兄弟姐妹間的關係有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緊密,衝突會逐漸消失。年少時經常打鬥的兄弟姐妹,長大後關係更為親密,他們時常回憶起兒時打鬥的情景以及從中吸取的教訓。
兒時的危機也讓長大後的兄弟姐妹關係更為牢固,比如父母的不幸逝世,給一些家庭造成很大打擊。一旦兄姐承擔起撫養的重任,這種雙重角色為今後手足間不可動搖的緊密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