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印記】 有 情

文╱渡也 |2022.04.21
1106觀看次
字級

文╱渡也

1、我的手稿

我從初中開始迷戀寫作,孜孜矻矻,從未間斷,不曾荒廢,迄今已超過半世紀的歲月,有些早年寫作用的筆、紙張(不一定都是草綠色格子的稿紙,也有白色A4、B4大小的紙,早年的紙比較薄),到現在仍妥善保存。甚至數十年來查字、詞用的辭典,也還活著,還在家裡,雖然傷痕纍纍,全身已貼了很多膠帶,宛如勳章,可我從來沒有拋棄它的念頭。即使坊間早已有更詳細更厚更好的辭典,我對舊辭典仍情有獨鍾。老朋友,朝夕相處數十載,犧牲奉獻,貢獻良多,我不能、不敢丟掉。五十年來,幾度搬家,遷徙流離,始終帶著這些有情的東西、手稿。

我今年六十八歲了,來日無多,這些長期陪我度過悲欣交集歲月卻不會說話的老友怎麼辦?捐給台灣文學館?捐給嘉義市或台中圖書館?捐給文訊雜誌社?正在傷腦筋之際,任職澎湖文化局的朋友以line表示該局擬成立澎湖作家手稿專區,問我是否願意捐贈手稿共襄盛舉,促成美事?好巧。我一天之內就下決定,立刻回覆故鄉文化局表示樂捐手稿的意願。

先後分兩批捐出,第一批已於我執筆時(2021年12月10日執筆)的上個月(11月)掛號郵寄,第二批明天(12月11日)我要去澎湖參加110年菊島文學獎頒獎典禮,將親自帶去澎湖交給負責此一業務的崔小姐。這些手稿中,有不少作品的內容、題材恰好和澎湖有關,例如為「第三屆菊島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寫的序,是我二十多年前的手跡,共有四頁稿紙,筆跡尚稱整齊;還有近一兩年為澎湖寫的詩,大多寫在A4影印紙上,明天它們都要作伴好還鄉了。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我還特別為此事傳了訊息給崔小姐:「 手稿明天帶去澎湖交給您。坦白說,我實在不捨,這批手稿有些跟著我幾十年,此期間我多次搬家,一直未拋棄它們。明天它們要遠離,真的捨不得。希望貴局善待之。謝謝!」

2、大里文物

四十年前,我二十多歲時,就開始購買、收藏古文物,對古文物特別有情。也許這嗜好和寫作一樣,都是天生的吧。後來,民國七十七年(1988)至九十幾年,我和內人從事古文物生意約二十年。我們經手、把玩的古文物太多太多了,和無數寶物見過面,深情對視,古文物成為我們一輩子的好友。有些古文物容或不珍貴、不特殊、不罕見,年代亦非久遠,我們可能也會珍藏,因為和我們有著特殊關係、情分。

例如:四十多年前大里鄉公所使用的或贈人的杯子,其中一種印著「中華民國六十二年/教師節紀念/大里鄉長林淵源敬贈」三行紅色文字,另一種杯子上則印著兩行紅字:「辦公大樓落成紀念/66年元月27日」,是我們多年來日常實用的飲食器具,喝咖啡或吃飯舀湯用。家裡這一類有關大里的舊文物尚有不少。

再舉一例好了:日治時期「大里杙信用組合」印製的大正九年出資證券,券面印著「金參拾圓也」字樣,還蓋機構的關防大印,雖只是百年前文獻資料,非稀有而珍貴者,我夫妻倆依然愛不忍釋。自七十六年迄今,我們一直住在台中市大里區(原大里鄉),在這裡買了一生中第一棟房子,三樓,透天(後來又陸續買了三間房子,都刻意選擇於大里添購不動產),第一部車是在這裡買的。寶貝兒子在這裡出生的。我們在此利用課餘經營古文物買賣,乖乖,巧遇股市狂飆一萬多點,生意興隆,好運連連。真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對大里頗具好感,凡是屬於大里的老文物,都會心懷感念地買下來庋藏、觀賞或使用。大里對我們有情,我們豈能無義?

謝謝古文物。謝謝親愛的大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