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芝瑛
四月初春,我想櫻花應該已在枝頭抖擻綻放,高冷的白,青春的粉,勾引的紅,妝點這座東方魔都。我想素喜小資情調的上海人,應該都很懷念與櫻花的一期一會。為什麼我只能如此臆測呢?因為二○二二年春新冠疫情擴大,以黃浦江為界,東西兩岸先後封城。我已經被封控二十天,足不出戶,既看不到花,更接觸不到人。
三月以前,上海一直是抗疫模範生,也以精準管理沾沾自喜,怎料會在Omicron第二代毒株手下一敗塗地。二千五百萬人的大都會一夜之間按下了暫停鍵。
我沒打算狗尾續貂,學方方寫疫情日記(二○二○年武漢),不過或許有人會想知道被封控的生活以及心情,我就來實況報導,滿足各位看官的獵奇心理。
防疫首要大事就是反覆篩檢,如同竭澤而魚,網孔愈來愈細,一個不漏。至今我已經做了九次核酸,八次快篩,篩檢結果?當然是全陰啊!要不然我早就被帶去方艙醫院隔離了,還能坐在電腦前敲鍵盤嗎?
其實還有比篩檢更大的大事,那就是民生物資糧食供應。最初宣布浦東浦西各封控五天,老百姓千辛萬苦屯了米麵蔬果(還沒到搶菜的地步,但每天在超市菜場排長龍),大約一個星期的量。哪想到確診病例+無症狀病例數字每天往上飆,講好的五天呢?講好的解封呢?不知道可以去問誰,問了也不會有答案。
於是各種自救互助的微信群拉拉拉,很快拉進幾十人上百人,開始接龍團購,此時的團購完全失去平日團購的樂趣,也不在乎是不是比較省錢,團購已經成為關乎一家老小生存的戰鬥。
「有沒有人可以團購到咖啡啊?SOS,我老公一天不喝三杯咖啡,就好像行尸走肉!」「我想團購蛋,補充大量蛋白質,提高免疫力。」「娃娃奶粉尿片沒有了,江湖告急,能趕快團一點嗎!」要買XXX的人,趕快接龍,一定會秒殺的!「我朋友說有個群可以買到水果,我拉你們!」「不行哦!不能跨區送貨!」……這就是封控期每天生活的日常,日常的生活。
也許有人會問,幹嘛一定要團購?自己需要什麼上某(淘)寶或是某(京)東去訂不就好了?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被人罵了千年,就是因為並非當事人,隨便說說很輕鬆。封控期間,電商以及物流就像健康的人突然中風,血管都堵住了。幾萬名騎手被關在家裡,平台上訂單爆單卻一個也接不了(要知道他們不接單就沒收入)。少數騎手必須取得特殊通行證,每天測核酸,保持陰的才能跑單。物資到小區門口止步,由物業人員統一接收,再挨家挨戶送到門口。碰到人力短缺物流不暢,團購是最有效率的方式,還要歸功方便的支付系統,成團之後微信轉賬只要半秒鐘。
我們這個小區每天早上十點、下午四點送貨,接近送貨時間,每家每戶就像動物園裡定時被投餵的動物,產生帕夫洛夫反應,踱步抓腮,聽到門外腳步從小聲到大聲,東西來啦!腎上腺素飆升,然後腳步從大聲到小聲,送的人走啦!趕快戴好口罩開門,把東西拖進來。以上這只是半套SOP,重點為杜絕人與人的接觸。然後還不能馬上打開紙箱外包裝,必須先消毒靜置,這是SOP的另外半套。重點是防範物品汙染。
人非草木,光有吃有喝還不行,精神上焦慮苦悶,恐怕最難熬。今天朋友發來一段子:「早上不敢睡,怕錯過核酸;中午不敢睡,怕錯過接龍;下午不敢睡,怕辛苦搶到的食物被錯拿;晚上不敢睡,怕被大白(全身防護的醫療人員)拖走。」
也不知是太緊張,還是太無聊,封控期間謠言滿天飛,什麼解放軍要來接管上海啦(製造恐慌);哪家哪戶誰誰陽了,誰被帶走了(侵犯隱私);政府禁止團購,統一配給物資(唯恐天下不亂)……我本來就不是日夜掛網的蝙蝠一族,封控以後更提醒自己少刷手機,用新聞人的訓練過濾消息,並且不轉不傳。
說來有趣,前幾天我們這個小區竟然登上了熱搜,故事源自有人在群組裡發起舉辦音樂會,在雲端上的(我們小區有三十棟二十多層高的公寓大樓)音樂會。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很多住戶把家裡的燈全部擰亮,扶老攜幼走到陽台,唱歌的唱歌,彈吉他的彈吉他,演奏鋼琴的演奏鋼琴,有人喝采,有人鼓掌。手機的光搖搖晃晃,星星閃閃,從此端映照到彼端,光線互相交叉追逐,纏繞親近,代替人們伸出的雙臂,溫暖擁抱。在這個熙熙攘攘的大都市,因為同時被封控,這樣非比尋常的經歷,讓我們學習成長,如何與他人以及與自己相處。
寫到此處,微信叮叮,群組通知團購的蔬菜今天可以送到,盼了那麼多天,歡呼!沒心情繼續寫了,可能會有下一篇,可能不會有,套一句網上直播主的口頭禪:用你富貴的手指給我按讚吧!
你問我何時解封?我只能說,抱歉了二○二二年的櫻花,我可能要錯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