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一忠
我住的地方是住宅區,位於道路尾端,並非大馬路邊。由於巷弄轉彎不易,人口也不算多,垃圾車每兩天來一趟,順著時鐘繞巷子一圈,居民站在門口就可倒垃圾,說來蠻方便的。
某天傍晚,巷子中間兩車小擦撞,導致垃圾車無法通行,只得停在後方轉角處。巷子前的居民聽到《給愛麗絲》音樂聲,卻不見垃圾車蹤影,得知發生事故,只得趕忙提著大包小包,走到巷尾丟垃圾。
就在此時,一個小女生兩手提著垃圾,顫巍巍地跑了過來,我正好在垃圾車旁邊,看到她的垃圾似乎蠻重的,就順手幫她丟到垃圾車裡,這本是順手之勞,她居然很有禮貌地向我鞠躬道謝,讓我十分驚訝。
多年前,某國小一年級學生,每天上學都會走到導護媽媽面前,畢恭畢敬地彎腰鞠躬、問早安。有人拍下影片PO上網,感動於這個孩子的有禮,也讓人好奇且欣羨「這位家長是怎麼教的?」尤其現今社會,孩子多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養尊處優欠缺家教,導致小霸王街頭橫行,不知禮貌為何物。
走在街頭或公共場所,常見父母被子女呼來喚去的場景。孩子哭鬧不休,父母百般順從,就像伺候小祖宗一樣,尤其祖父母疼愛孫子,寵愛的程度超乎想像,使得孩童都忘記基本禮儀了。
有句諺語:「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小女生對我鞠躬致謝,真誠彎腰毫不做作,就像飽滿的稻穗,心存謙恭不自滿,懷抱的是感恩的心,感謝我助她一臂之力,這是現今社會欠缺的情操。
年過耳順,看到小女生的彬彬有禮,想起小時候上學或放學時,見到師長都會行鞠躬禮,甚至脫帽致敬,對照現今孩子的教育,有種失落的情懷。
教導孩童待人處世的態度,必須從小培養,家庭教育和學校並重,才能塑造良好的品德,真希望透過潛移默化,能看到禮儀之邦的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