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持續五十天,很多國際專家學者預期,戰事恐怕會比人們原先預期的更久。
據美國國防部網站報導,總統拜登日前提出二○二三年的國防預算,金額高達八千一百三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二點七兆元),較二○二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四;白宮表示,這創下美國有史以來國防預算的最高紀錄。
不過,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對此並不滿意,共和黨參眾兩院共四十名議員致信拜登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中國大陸和北韓等因素,使得美國國家的安全所面臨的威脅正急速上升,因此要求二○二三年的國防預算較前一年的增幅應達百分之五以上。
依北約的規定,成員國的國防支出應占GDP的百分之二,不過,長期以來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員國達標,令美國非常不滿,前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一再嚴厲要求北約成員國必須提高國防預算未果,近日俄烏衝突提高了歐洲國家的國安憂慮,北約國家積極增加軍費支出。據彭博社的報導,德國總理蕭茲宣布將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自二○二二年起,每年提高國防預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二;這是德國自兩德統一後,首次大幅增加國防預算。
除德國之外,瑞典、丹麥都決定擴大軍事支出,達到占GDP百分之二的標準;波蘭國會甚至通過法案,將目前占GDP百分之二的年度國防預算占比提高到百之三,並將兵力由十一萬人大幅擴增為二十五萬人。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日前表示,為因應俄羅斯「侵略」以及避免中國引發「台海有事」,日本必須強化防衛能力,因此決定在二○二三年的預算中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達到占GDP百分之二以上,預計金額將遠遠超過二○二二年的六兆日圓(約新台幣一點四兆元)。
美國率先大幅增加國防預算,而各國基於維繫自身安全與和平也紛紛增加軍事支出,但這麼做,對各國國內和國際的情勢發展卻不見得有利。對內,提高國防預算勢必造成債務陡增、破壞財政紀律等問題,也嚴重排擠了可用於提振經濟、改善民生的經費。新冠疫情已肆虐全球超過兩年,各國亟需重建經濟,不幸的是,俄烏戰爭卻促使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決定在軍事上花更多錢,這將削減能夠投入恢復經濟動能的資源。
對外,各國增加國防支出令人擔憂恐怕會帶來新一輪的大國軍備競賽,促使國際關係出現「惡意螺旋」,在不同陣營敵意快速上升的影響下,加劇擦槍走火的戰爭風險,因此近日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如德國反對黨和部分經濟學家聲言反對擴大軍事支出,並擔心德國正在告別自二次大戰後所秉持的「和平主義」,走向「軍事化國家」。
美國近日不斷向北約盟國和烏克蘭提供軍援,也被認為是俄烏戰爭難以走向和談的關鍵;此外,中、美在印太地區頻頻進行各類軍演,不但使得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快速升高,也增加了區域和平穩定的威脅。
上個世紀冷戰期間的軍備競賽不但造成了蘇聯的解體,也拖累了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各國GDP嚴重下滑至負成長。國際社會必須謹記這個教訓,節制軍事支出。各國競相提高軍費不但不會帶來安全保障,反而會讓這個世界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