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各高中近來正輔導高三生撰寫學習歷程檔案自述,好讓他們能在個人申請脫穎而出;卻有高中教師發現,部分大學要學生提出與科系直接相關的學習歷程檔案,但志向並非一入學就清晰,學習已來不及倒帶,大學指引不該過度限縮;也有學生更改志願,卻因檔案與所填科系無關而焦慮,只能嘗試讓自述與科系連結,或急忙更新檔案。
大學入學個人申請一階已放榜,各大學也陸續公布審查指引,有高中教務主任發現,如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要求學生提出綠能、科技相關的自主學習內容;彰化師範大學機電工程系無論是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審查重點皆與機電、數理、生活科技相關。
引導式備審 助釐清志向
該名主任質疑,自主學習強調學習特質、能力,部分學生可能高三才知道志向,難「急就章」產出與科系相關內容;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認為,高中基礎學科有限,自主學習領域更是無邊無際,若要求高中三年的學習精準對應大學科系,「有點不近情理」。
不過也有大學校系是在一階放榜後,要求學生撰寫小論文,比如台灣大學哲學系要求學習歷程自述以「科學方法的可靠性是建立在人類的一般經驗之上」為主題,說明是否同意這項說法,並提供八百字以內的理由加以論證。
全中教祕書長許麗吉認為,台大「引導式」備審,有助於讓有撰寫小論文能力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應科系完成滿意的作品,也可讓學生再三確認自我志趣,有機會提早知道自己適不適合。
教育部則重申,大學招聯會前年提出審查「三重二不」原則,強調審查指引僅作為參考,並非要求學生樣樣皆備,且非須逐項對應,審查是藉由學生提供的資料內涵,予以綜合評量。
臨時換志願 檔案難更新
對於要求繳交與科系直接相關的檔案,遭點名「不近情理」,大學端強調,指引並非必要條件,但也坦言面試時間只有十幾分鐘,才希望對該科系特別有興趣的學生,盡量提供佐證資料。
近來高中端在輔導學生綜整學習歷程檔案,發現若因學測失常,或到高三才發現「心之所向」,必須緊急調整檔案內容;為了讓學習歷程檔案能「轉彎」,有學校會請學生盤點與所填科系有關的學科課程學習成果,並利用面試前的最後一個月,重製檔案並放在多元學習成果中,好讓大學端能看出學生的分析、學習態度。
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李宏森提到,過去在與大學教授開會過程中,多數表態會先看學生在校與該學系相關的成績表現,再來才審查自主學習成果與多元學習表現。
他強調,學習內容不一定能完全對應到科系素養,但主要是看學習態度,「學生不需要太緊張」,若有特殊表現且符合科系需求,也許會有加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