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馬廖雪月菩薩 護持教育不遺餘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022.04.10
1786觀看次
字級
馬廖雪月(第一排左一)參加佛光山功德主會議後,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合照留念。圖/佛光山安國寺
馬廖雪月參加佛光山祖庭大覺寺參訪之旅,在其中的一處參訪點留下可愛逗趣畫面。圖/佛光山安國寺
馬廖雪月對供僧道糧勸募不遺餘力,她在佛光山安國寺接受監寺道祥法師的讚歎表揚。圖/佛光山安國寺
馬廖雪月(右穿格子洋裝者)長年護持僧伽教育。圖為2002年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典禮。圖/佛光山安國寺
馬廖雪月(第一排左二)長年護持僧伽教育。圖為2001年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典禮。圖/佛光山安國寺
馬廖雪月(第一排左一)和安國寺法師參訪佛光山祖庭大覺寺,和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第一排右二)歡喜合影。圖/佛光山安國寺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馬廖雪月菩薩於二○二二年三月十八日捨報往生,享年九十一歲。

馬廖雪月菩薩在生前大力護持佛光山的教育事業,至今已有一千多位法師在全球五大洲弘法利生。佛光山叢林學院師生為感念馬廖雪月菩薩多年來的奉獻護持,於三月二十六日下午一點半在大講堂啟建三時繫念佛事,由慧思法師、慧中法師與慧功法師主法,法務監院慧融法師指導壇場布置,都監院資訊中心同步直播,帶領學院出家眾師生四十八人,安國寺監寺道祥法師與其家屬、佛光人等同步連線,一起圓滿這場殊勝佛事,祈願馬廖雪月菩薩往生極樂世界,乘願再來。

馬廖雪月菩薩出生於台北艋舺(即現在的萬華),自幼跟隨家人前往龍山寺拜拜,成年後也會到各地的寺廟道場拜拜、祈福,廣結善緣。一九七六年(民國六十五年),因到佛光山朝聖而認識了開山星雲大師,從此與佛光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馬廖雪月菩薩曾述說,由於得知星雲大師年輕時就來台弘法,為利益眾生而終日奔波忙碌,她感念大師無私之心,進而決定皈依為大師弟子,並得賜號佛悟,至此堅定跟隨大師,成為佛光山大家庭的一分子。

其後,馬廖雪月菩薩必排除萬難參加佛光山活動,像是國內每年的朝山巡禮、大師在國父紀念館的講經論壇,以及國外的印度朝聖之旅,迎取佛陀舍利之旅等,這些活動都使她對佛法有更深的體會,也加深跟隨大師的決心。

馬廖雪月菩薩感念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無私的付出,不求回報,永不言退的精神,曾在大師剛創辦《人間福報》之際發願,她要永久護持佛教報紙,而成為終生訂戶,其他如安國寺佛前供花、供果,出家人受戒一應供需,也都護持不怠。

尤其是,凡舉佛光山推廣教育活動,如行動圖書館、雲水書坊、佛學院及護持僧伽教育獎學金等,馬廖雪月菩薩在這方面的貢獻更是不落人後。她曾說小時候由於環境不好,沒讀什麼書,聽聞大師也從沒進過學校念書,卻相當重視教育,因而明白教育的可貴,加上同修馬詒綸的支持,所以從叢林學院成立之初,馬廖雪月菩薩便特別發心設立佛光山叢林學院獎學金長達四十六年,以此鼓勵學生們精進向上,深研佛法。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慈示,真誠感謝馬廖雪月菩薩一生全心護持佛光山的教育事業,她知道大師注重僧伽教育的理念,而願意為大師兌現栽培佛教青年人才的心願,為此不遺餘力。

由於她的長年護持,幾十年來的學院畢業生大家都和她有深厚因緣,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曾領過馬廖雪月菩薩的獎學金。她信仰虔誠、持家有道,子女們都相當有成就,並且一生以護持叢林學院教育為己願,落實人間佛教宏傳五大洲的使命,可以說是人間佛教菩薩的典範。

馬廖雪月菩薩晚年親近佛光山安國寺,對於道場的護持也總是不落人後。除了初一、十五的法會外,其他法會及活動也都會熱情參與,並與安國寺的師兄姐們有著良好的互動,甚至把安國寺當作了第二個家。馬廖雪月菩薩的家屬也提到,平日曾聽母親述說一些修行的事,只覺得她學佛學得很開心,而感到欣慰。如今才知道母親對僧伽教育與修行上有著深厚的願心與道念,家屬會繼續將馬廖雪月菩薩的精神傳承下去。



懷念媽媽

文/馬鴻甄

國二那一年,我有機會去新加坡留學。有一天爸爸徵詢媽媽的意見,媽媽說:「我相信爸爸的智慧,會做出一個對鴻甄最正確的決定。」才剛出國,過了幾個月,媽媽就鼓起勇氣,獨自飛來新加坡探訪。我笑笑說:「為什麼來呢?再等幾個月,一放假我不就會回家了嗎?」媽媽,對不起,那時真是年少無知,不能體會您的心情。

事隔多年,自己小女兒也十幾歲了;我想到,如果小孩子不在身邊,沒有看到她的成長,沒有辦法參與她生活的點點滴滴,於是才了解媽媽當年如何的不捨和所做的犧牲。

二○一七年初和媽媽隨安國寺義工歲末聯誼團,回去佛光山,參與潮州會館佛像開光大會、回途夜宿彰化福山寺。難得和媽媽回山,做早課、早齋;遇見許多師父,久違多時,熱心的打招呼及悉心照顧,我深感媽媽受到的尊敬和她的歡喜。

因兩人獨處一房,有機會照顧媽媽生活起居。第二天,媽媽逢人就誇,「我兒子好孝順」。長年在外的我,真是深感漸愧,卻能感受到那一分母親引以為傲、做媽媽的喜悅。

二○一九年回台灣過年,我買了一張生日卡片給我的小女兒。我想機會難得,請奶奶寫幾個字祝福吧!媽媽在草稿上寫了又寫,練習了好久,還內疚的說連這點小事都要花這麼多時間。我在旁邊看著媽媽的用心,短短幾個字,傳達的還不只是祝福,更多的是奶奶的心意、對孫女的一分愛,也是永遠的紀念和回憶。



文/馬鴻毅

幼年回憶中的母親,是那位在下午五點半前,一定要我把玩具收拾進榻榻米上的紙箱,然後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六點半牽著我的小手,一起走到離家幾分鐘的天主堂公路局終點站,接父親回家的人,她說我們要乾乾淨淨接爸爸回家吃飯。

因為媽媽希望全家能一起吃晚餐,所以等父親回家後才開始炒菜做飯。為了給父親一頓熱騰騰的飯菜,犒勞父親一天的辛苦,等父親沐浴後我們一起用餐的時間,通常已是晚上八點半了。

小學記憶中的媽媽,是為了父親的飲食習慣,以及需要在家宴客而去學習烹飪的,所以家裡常吃到一些新奇料理。若逢中秋還會在家烘烤月餅,我們當時就是把各種餡的小圓標,一個個放在月餅上的快樂小孩。

每逢過節或參加宴客,媽媽總會穿上剪裁合身的旗袍,把我們三兄妹打扮得漂漂亮亮,迎來眾人對媽媽和我們小孩的讚歎聲。

上國中時,家裡把日本老房拆除,改建洋樓,總記得媽媽每天會到工地,還會帶上點心給建築的工隊,看看施工的進度和品質,並得意的自封為監工!

國中後出國念書,父親帶我出國,母親在松山機場哭成淚人,當時年輕的心正想探索外面新世界,並不能深刻體會,直至年長才知那是一位母親對於自己的小孩,存著多麼深的掛念與不捨。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位在外打扮得體,輔助父親,在內打理家中一切,照顧父親和我們無微不至的賢妻良母。

我們永遠懷念我們的母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