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生命的獎章
圖/Pixabay
文/老喬
阿母病倒後,給我上了一堂堂的生命課題,本是自由的單身老小孩從此變成小大人,把照護的責任往兩肩一扛;也慶幸阿母透過醫療與復健後,簡易的生活機能多半能夠自理。
年輕時常常和嚴謹持家的阿母意見相左的我,寧願把時間投入工作和旅遊中,家,宛如休憩歇腳的旅館。
當自己步入初老,開始面臨許多該「進廠維修」的毛病,感謝曾有過一段停下腳步的時光,與病痛共處的經驗,讓我現在更能了解阿母的需求。
阿母的體力大不如前,肢體協調靈活度下降,又固執地拒絕拿柺杖,走一段路就要休息片刻。
有一次在街頭意外仆倒,生死交界的撞擊聲彷彿加了重音喇叭,把我的心震碎了。幸好阿母並沒有骨折或腦震盪,從此散步運動時,緊緊牽牢阿母的手。
愛美的阿母一個多月都不出門,青腫的臉布滿暗紫色瘀傷,我只好安慰阿母︰「恁這馬看起來五官足立體,親像阿斗阿!別人以為恁欲去化裝舞會哩!」
買了去瘀軟膏給阿母擦,有一天阿母照著鏡子說︰「阮按呢親像打棒球!」原來阿母是指下眼皮那兩片橢圓形瘀血,很像職棒選手顴骨上的黑色遮陽膏。聽到阿母幽默地自嘲,我那分內疚也同時被撫平了。
告訴自己不能累倒,除了規律運動,並藉由欣賞藝文進行內在對話,讓精神層面保持開闊而豐盈。其中最能自我投射的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中小女兒的角色:因為兄姊都忙於家庭和事業,原本離家最遠的、卻願意回來照顧逐漸失智的母親,最叛逆的、反而成了最貼心的孩子。而德國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平和的曲調有著聖潔的宗教光輝,讓心靈保持寧靜對健康很重要。
雖然親友們常常誇我「很孝順」或覺得我「很辛苦」,但是轉念思考:在沒有經濟壓力下能夠回報親恩,是很大的福分。日子一久,反而像是阿母在陪伴著我。
回想起小時候搭火車回外公家,總是躺在阿母懷抱裡紓緩暈吐感的畫面;長大後能夠自由翱翔,依舊是仰賴著阿母在背後無私的付出。
現在角色互換,由我來當阿母的支架和靠山,阿母的笑容和健康就是我的獎章。
相信這分親密關係,將成為一生中最美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