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在玉山塔塔加覓食。圖/資料照片
玉管處《熊熊遇見黑熊怎麼辦?》影片,由約僱解說員蔡文玲手繪黑熊,引領民眾了解台灣黑熊。圖/取自玉管處YouTube
【本報南投訊】玉山國家公園生態豐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昨天發表台灣黑熊人造衛星追蹤、塔塔加過境猛禽等多項調查成果,也發表保育影片,以手繪黑熊,引領民眾認識台灣黑熊。
玉管處昨適逢37歲生日,辦理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聚焦台灣黑熊、狩獵自主管理、中大型草食性哺乳動物、蝶類、蕨類植物、猛禽等6大主題。
玉管處並發表《熊熊遇見黑熊怎麼辦?》保育宣導影片,影片中由約僱解說員蔡文玲手繪黑熊,引領民眾了解台灣黑熊的生態習性、分布範圍,也教民眾遇到黑熊時該怎麼辦。
她目擊黃喉貂328次 編寫成筆記書
玉管處昨也舉辦「貂游獵國」觀察筆記書經驗分享,該筆記書是研究員印莉敏近10年在塔塔加步行,觀察目擊黃喉貂328次的豐富資料,透過深入淺出記錄黃喉貂生態習性,讓民眾更了解棲地保育重要性。
玉管處指出,玉山園區是台灣黑熊核心族群的主要活動區域,玉山「有熊國」稱號不遑多讓。玉管處藉由人造衛星追蹤,分析東、西部園區台灣黑熊活動範圍與棲地利用模式,也進行相關形質測量、健康檢查與遺傳分析,並培訓34名公民科學家,參與中大型哺乳類動物監測。
玉管處在塔塔加楠溪地區,調查記錄71種蝶類,綜合歷年相關研究,塔塔加地區共有164種蝶類,其中以往多在南部園區的截脈絹粉蝶,首度在西北園區被記錄到,為本島分布最北紀錄;此區新記錄22種蝶類,且楠溪林道蝶類多樣性高峰集中在6至7月,與蜜源植物花期重疊。
9月赤腹鷹過境 10月灰面鵟鷹接棒
南橫梅山地區提供蕨類植物舒適生長環境,玉管處表示,南部園區蕨類植物總計21科、231種,其中新記錄22種;中之關步道的蕨類多樣性高,且步道相對平緩,適合作為環境教育解說場域。
有關猛禽秋過境塔塔加調查,玉管處表示,2020、2021年9月分別調查記錄1萬0563、5102隻猛禽,赤腹鷹都占9成;而這兩年的10月分別記錄3萬0650、2萬6721隻猛禽,灰面鵟鷹都占9成9,顯示塔塔加是灰面鵟鷹遷徙重要路線。9月、10月來到塔塔加,可近距離欣賞赤腹鷹、灰面鵟鷹由谷地盤旋而上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