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賞析】 暮春三月日重三 春水桃花滿禊潭

文/宋滌姬 |2022.04.05
1256觀看次
字級

文/宋滌姬

農曆三月三日為上巳節,是個親水的節日。《後漢書‧禮儀志》:「是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上巳節這天,官民都來到水邊洗除積累的宿垢,認為這樣可以除去疾病與不祥,一整年都平安順遂。

上巳節的修禊禮,促成了著名的蘭亭盛會,讓王羲之寫下文學與書法完美結合的曠古佳作〈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唐朝很重視這個節日。每年三月三日,皇帝在曲江池宴請新科進士,稱之為「曲江會」,因此《全唐詩》中有許多三月三日的應制之詩。例如王維〈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萬乘親齋祭,千官喜豫遊。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可見當時皇帝與百官同遊曲江的盛況。

君王的重視,帶動民間的響應。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即使重視閨範,不常出門的女子,在上巳節這天也都盛妝打扮,來到水邊,歡聲笑語,快樂出遊。

不只女子,大人、小孩都各自有親水的活動。唐朝在上巳有競渡的習俗。薛逢〈觀競渡〉:「三月三日天清明,楊花繞江啼曉鶯……雷聲沖急波相近,兩龍望標目如瞬。江上人呼霹靂聲,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將岸上觀眾的高聲喝采,龍舟參賽者的矯健英姿,終場奪標的緊張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

唐朝白居易〈和春深其十五〉描述上巳節各處的活動:



何處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蘭亭席上酒,曲洛岸邊花。

弄水遊童棹,湔裾小婦車。

齊橈爭渡處,一匹錦標斜。



幾乎全城的人都出門了。文人賞景賦詩,童子在淺水岸戲水,女子也驅車到水邊嬉遊,濺溼衣裙也不在意。壯年男子則加入舟楫競渡行列,爭奪勝利的錦標。

有人喜歡熱鬧,也有人想安靜的泛舟。唐朝張說〈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



暮春三月日重三,

春水桃花滿禊潭。

廣樂逶迤天上下,

仙舟搖衍鏡中酣。



桃花舞春風的暮春三月三,水面落英繽紛。悠揚的廣樂聲迴盪不絕,潭水如鏡面般倒映著盛開的花樹,彷彿正乘坐在仙子的舟楫上,美景令人酣醉,一時竟不知自己究竟在人間,還是在仙界。

蘇軾擔任密州知州時,在上巳日作了一闕〈滿江紅〉:



東武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

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

枝上殘花吹盡也,

與君試向江頭覓。

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裡事,何時畢。

風雨外,無多日。

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

當時座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眾人沉醉「長林高阜,臥紅堆碧」的美景,東坡覺察時光如水一般,向前奔走不停歇,春天已過三分之二;在「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的歡樂聲裡,東坡懷想蘭亭盛景,當時的風流人物,已成陳跡,唯有滿山修竹,留存些許蘭亭餘韻。東坡懷古,卻不傷今,而是珍視一期一會的相聚,用心經營每一個當下時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