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話清明掃墓

文/胡槐興 |2022.04.05
870觀看次
字級

文/胡槐興

清明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習俗的清明節日。

節氣,是反映氣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時程;節日,則必須包含一定風俗活動,或某種紀念活動,才能成為節日。二者原本毫不相干,但因為在清明節氣時,注入了掃墓的習俗,於是節氣與節日便合而為清明節。

掃墓風俗,在秦漢時期即已盛行。居駐外地的任事之官,乃至庶民百姓,往往請假返鄉掃墓,跋山涉水,不辭千里,動輒數十天。孔子在《論語》中也說:「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生者事之以禮,死者葬之以禮。」這是中華民族尊宗敬祖,慎終追遠的美德。但歷代相沿,雖久成俗,卻禮無經文。

鑒於此俗,已成積習,《舊唐書》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七三二)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自此清明掃墓,列入五禮。其在外鄉任事者,應由官府給假。此風俗盛行至今,每逢清明節日,不論尊卑均得前往拜祭父母祖先丘墳,掃墓祭祖成為清明節的重要大事。

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寒食野望吟〉,描述當時的情形:



烏啼鵲噪昏喬木,

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

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

儘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

蕭蕭暮雨人歸去。



一些漂流在外,異鄉作客的詩人墨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則另有感觸。詩人沈佺期流放驩州,清明節無法回鄉掃墓,曾寫〈嶺表逢寒食〉,道盡思親思鄉之苦:



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

洛陽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

帝鄉遙可念,腸斷報親情。



宋代詞人柳永名聞遐邇,但生性風流,生活放蕩,常涉足花街柳巷、青樓妓館,所作皆為尋歡作樂、風花雪月之詞,最為當時歡場中人喜愛。歌姬舞妓均愛其才,喜唱其詞。曾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諺語。但當時禮教甚嚴,他生性放蕩,故為朝野所謗訕,一生鬱鬱不得志,最後客死襄陽,埋骨異鄉。

相傳他死後家無餘財,窮得無以為殮,全靠昔日仰慕他才名的妓女,集資為他營葬入殮,成辦後事。後來,每年清明,仰慕他的人不論識與不識,都不約而同競相攜帶酒肴,集赴柳永墳前祭拜掃墓。此事歷年盛行,相沿成俗。當地人士稱「吊柳會」或「吊柳七」,是一種特別的掃墓方式。

現在清明,政府已明定為國定假日,大家掃墓也不要特別請假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