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舉辦的企業博覽會堪稱是企業招募人才的指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職缺由電機、商管二分天下,電子科技廠占了八成,其餘攤位多半為金融業。
這顯示台灣產業與教育的需求問題,固然台灣的電子產業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而台灣金融業蓬勃,對電機、商管科系畢業生需求很大,但相對地,文史哲科系畢業生不吃香的窘境。
這種現象的成因,從「假考部隊」有意「革命」國內高等教育,獲得社會回響來看,國人對高等教育的觀念,仍停留在「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念大學等於就業」功利心態,讓「士大夫」從現代舞台消失。
而這種就業考量,也是輿論希望把辦學不佳的大學「關掉」,或轉型成技職教育的原因,可是,若長期忽視人文社會科系,恐怕無須教育革命,人文主會科系就會因就業市場的供需而萎縮。
基於現實,為維持電子產業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教育資源投注在理工電機資訊,無可厚非,但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人文學科人才匱乏的社會,培育不出政治精英,對國家有負面影響。
這可從目前的台灣政治人物得到印證,媒體報導,政治人物對「教養」的看法,或最近閱讀了什麼書籍的詢問,不是答非所問,就是所知有限,難怪台灣從政治人物以降唯利是圖、短視近利,更缺乏受人文薰陶的道德。
這種風氣不但已改變社會結構,更使得政府要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政策淪為口號,實在教人憂心。
鄭森(高雄市/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