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議題比不上普羅大眾的肚皮 大家只是希望馬路是平的、台灣人別再分彼此…
文化人郝明義發起「我們的希望地圖」網上活動,已有三千名網友許願,最高票是希望「不孕症有健保」,其次希望「大家都是台灣人,別再分彼此」,第三為「希望馬路是平的」;此外,減少家暴、關懷弱勢族群也很高票。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批評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缺乏總統的高度,政見管到院長、部長、地方事務,但從「希望地圖」的亮點來看,候選人成天掛在嘴上的一中市場、綠卡及非常光碟,根本不受網友重視。
的確,政治精英與普羅大眾的理念、需求不盡相同,台灣主權、主體性這些抽象議題,比不上「肚子扁扁」的急切性,不過,普羅大眾或許對一中市場不夠了解,但如果不提振經濟,「不孕症有健保」的期望,可能很難如願。
俄羅斯總統普亭做了兩任,無法再競選連任,但選前全國卻出現挽留聲,為什麼?
因為,俄國雖不乏強人,卻長期欠缺有效能的政府,而普亭主政八年,雖有爭議,但股市市值增逾十六倍,國民平均收入年年增加百分之十。
普亭例子顯示兩個重點,一是有效能的政府,一是創造經濟榮景。就前者而言,微小如「希望馬路是平的」,其實各縣市民眾都詬病,政治首長無一及格,難道不是「總統的高度」問題?
就後者而言,《紐約時報》指出,俄羅斯選舉的實際贏家是「經濟全球化」。
未來,全球化仍是經濟成長所繫,批評一中市場、藉機打族群牌,顯然不符民眾「大家都是台灣人,別再分彼此」的期望。
在全球化時代,「區域經濟」也是重要一環,台灣不能淪為邊陲經濟區,若認為一中市場不好,也應該端出更好的牛肉,而不是只有批評。
劉景輝(台中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