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 醫護推素食 陳玲芳 |2022.04.04 語音朗讀 33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許多人認為吃素可以兼顧健康與環保,何樂而不為?圖/123RF 文/記者陳玲芳根據《人間福報》「國人素食習慣調查」發現,國人未來會考慮吃素的原因,以「健康因素」占47%最高,「環境保護」占一成居次。有關吃素健康與環保的重要性,任職新北市亞東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的2名護理師,分享了他們的所見所聞與經驗談。斷肉食提升靈性亞東醫院護理長鄭順意,從28歲開始吃素,至今邁入第12年。他說因為父親肝癌往生,加上受信仰一貫道的阿姨影響,他與媽媽、兩個姊姊,都希望以吃素的方式為父親祈求冥福。 亞東醫院護理長鄭順意。圖/記者陳玲芳原本只想在七七四十九天內茹素,好將功德回向給亡父、報答親恩,不料卻因此「由內而外」啟動了他們的靈性,驚覺以往葷食吃下的肉,都是活生生的小動物,如何才能夠「不與眾生結惡緣」?唯有持續吃素,才有可能找回身為萬物之靈的善良本性,提升自我的身心靈。雖然是從民間信仰入門,但對於成長過程中,經常跟隨母親與阿姨勤走佛堂、聽過無數佛經故事的鄭順意來說,總覺得不應該輕易放下這「吃素的契機」,尤其他從少女時代就立志投身護理行業,二十幾歲開始當護理師以來,見過太多「病從口入」的人,包括無肉不歡、愛吃消夜的年輕人,他們輕者有便祕或痔瘡的毛病,重者甚至罹患大腸癌。鄭順意只能隨機進行衛教,勸他們為了健康「少吃點肉」。猶記2015年發生八仙塵暴,亞東醫院收治多名燒燙傷患者,當時急診室中充斥著被高溫灼傷皮膚的氣味,看到因高溫而起水泡的皮膚,讓他感悟牛、羊、豬、雞都是有生命、靈性的動物,和人類一樣是這地球的一分子,應該平等對待。鄭順意說,舉這樣的例子看似有些極端,但如果能夠遇到比較有「慧根」的人,因此成為「素食者」,他就會為「又有一人茹素」而心生歡喜。 有些人是希望以吃素的方式祈求冥福。圖/123RF健康養生兼行善 「如果吃素可以兼顧健康與環保,何樂而不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促進中心護理師梅慧敏,在彰基服務長達28年,吃素年齡也等同服務年資,近10年來都在社區推廣健康理念。梅慧敏說,早在承接各項政府計畫之前,他與另外5名護理師同業,已長期在社區耕耘,推動各種衛教宣導,包括落實「少肉、多菜、吃健康」的理念。他尤其津津樂道的是2016至2019年,他曾在彰基兒童醫院旁的「療癒小鋪」擔任義工,當年蔬食主廚推出的每一道素食料理,都兼顧營養均衡與色香味,讓大家吃得開心,讚不絕口。善良的女房東,為了幫癌友們圓夢,慷慨承諾小鋪未進帳前,房租分文不收。慢慢地,許多資源聚攏,義工陣容不斷擴大,從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藝術家都來幫忙。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然而當年的「菜根香」,卻讓許多有緣人,包括葷食者念念不忘。如今,業餘兼任中台科技大學講師的梅慧敏,除了帶學生去有機農場採訪,認識在地小農與農作物,只要有機會受邀到他校演講,便用心製作簡報,融入食物的碳足跡、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乃至國內重大食安新聞與事件的省思。苦口婆心提倡「環保素」與「健康素」,強調健康新「食」代,必須力行兩「少」一「多」原則,亦即「少吃肉、少添加、多蔬果」。 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梅慧敏。圖/記者陳玲芳 前一篇文章 植物肉 市場前景 下一篇文章 讓你不吃肉的理由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5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6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08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9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2025.08.0110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麴菌降血脂 加入糕點不一定健康泡菜 蔬果發酵食物 含豐富乳酸菌食材烹調得宜 營養成分不流失暢遊花東縱谷 來一趟蔬福之旅 作者其他文章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