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繼歐洲「哥倫布」實驗艙二月中旬被安置到國際太空站上後,歐洲向太空站發射的首艘全自動貨運飛船也順利升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展現大動作,讓人看到歐洲在太空領域的雄心和實力。
在此之前,國際太空站的建設一直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歐洲雖然部分參與,但始終只能算是插花。直到哥倫布實驗艙與太空站的靠接任務成功後,歐洲才算真正進駐國際空間站;它使歐洲擁有自己的實驗艙,並且能夠主動開展實驗,也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與哥倫布實驗艙的成功靠接任務相比,在研發十餘年、發射比原計畫推遲三年多後,歐洲首艘ATV(自動轉運載具飛船)終於起航,其在太空發展過程中更進一步。
歐洲太空總署的米歇爾‧布瓦指出,ATV飛船是歐洲有史以來建造出最大也最複雜的太空船,歐洲由此將能精確掌握組裝太空船的技術。ATV飛船精準的自動對接技術,對未來人類探索月球和其他星球具有重要價值。
早在今年年初,歐洲太空總署署長雅克‧多爾丹就曾樂觀的預言,二○○八年將是歐洲太空探索最具成果的一年。繼哥倫布實驗艙和首艘ATV飛船成功試射後,歐洲今年在太空領域將有陸續的動作。而這些正在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歐洲正在加速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