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太空事業邁入新紀元,由歐洲太空總署與三十家廠商設計製造的「凡爾納號」(Jules Verne,「自動轉運載具」)已在台灣時間九日中午十二時三分,從南美洲法屬蓋亞那的庫互太空港發射升空,奔向距離地球二百六十公里的「國際太空站」,進行物資補給與高度推升任務。
十七個月補給一次
凡爾納號是一艘劃時代的太空船,裝備最先進的全自動導向與操控裝置,發射升空並與火箭分離之後,能夠自動航向國際太空站,再與之會合進行靠接(docking)。整個過程完全不需地面管制站與太空站人員操縱。歐洲太空總署計畫製造五艘自動轉運載具,每隔十七個月進行一次太空站補給任務。
凡爾納號的命名是紀念有「科幻小說之父」之稱的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其名著《從地球到月球》擘畫人類太空事業的遠景。為了向大師致敬,凡爾納號將帶著一本一百四十一年前初版的《從地球到月球》與大師的兩頁手稿升空。
4月9日進行靠接
凡爾納號不僅科技先進,「肚量」也相當驚人。它的主體結構呈圓柱形,長十點三公尺、直徑四點五公尺,外加四片X形交叉的太陽能電池板。主體結構分為貨艙與服務艙兩部分。服務艙主要是推進、電力、電子、電腦與通訊系統。貨艙則可容納約七點七噸補給物資,卸貨後再運走六點五噸太空站廢棄物。
九日首航當天,總重量高達二十噸的凡爾納號,將由改裝過的「亞利安五號」(Ariane 5)火箭載運。升空三十七分鐘之後兩者分離,凡爾納號開始全自動運作,進行軌道操控與測試,等到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梭「奮進號」與國際太空站的任務結束之後,預定四月九日與太空站靠接。
GPS指引精確度1.5cm
靠接過程最驚心動魄,兩者同步以每小時二萬八千公里高速環繞地球,凡爾納號將在衛星定位系統(GPS)與光學感測裝置指引之下,以一點五公分的精確度靠接太空站的「星辰號」(Zvezda)服務艙。一旦最後關頭出了差錯,太空站與地面管制站必須及時啟動防撞擊程序,否則太空站將有受損之虞。
等到靠接成功,太空站上的太空人將卸下燃料、飲水、氧氣、零件、生活用品等貨物,並將廢棄物送進凡爾納號。此外,凡爾納號還要點燃自身的推進器,協助太空站推升因重力而損耗的軌道高度。六個月之後,凡爾納號脫離太空站,重返地球大氣層,在太平洋上空焚燒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