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胤霆
近來,烏克蘭與俄羅斯熱戰,新聞頻頻播放俄羅斯軍隊轟炸烏克蘭的慘烈畫面,看得人膽戰心驚。而我曾讀到一篇報導,是兩名俄羅斯軍官違抗殺害烏克蘭平民的軍令,一人為保護一位母親而喪命,另一人雖帶著一名小女孩逃過一劫,卻無法再回鄉了。兩名軍官面對軍令與無辜生命時的選擇,使我想起唐朝小說家裴鉶的傳奇《聶隱娘》。
聶隱娘自幼伶俐討喜,深得大將軍父親聶鋒的寵愛,一家人本在魏博過著幸福生活。有天夜裡,聶隱娘突然被不明人士擄走,即便聶鋒派人四處搜索仍無所獲,夫妻二人想到女兒,往往相顧涕泣。
五年後,聶隱娘忽然返家,女兒失而復得,聶鋒夫婦自然欣喜,可也好奇這段時日的遭遇,聶隱娘不願父母擔憂,語帶保留答道,每日只是學習念念咒語而已。聶鋒察覺女兒神情舉止和過去差距甚大,懇求據實以告,聶隱娘才說出實情。
原來,聶隱娘已成為一位為民除害的刺客。返家前,首次奉命獨立剷除惡官,卻因不忍讓惡官在陪伴幼子玩耍時送命,而耽誤時間。只是這一時的心軟被卻師父訓誡:「以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要求她執行任務時,不可再心慈手軟。
日後聶鋒過世了,魏博節度使田季安聘請聶隱娘為其效命,她念著父親於魏博的責任便應允。當田季安命她除去仇敵陳許節度使劉昌裔時,聶隱娘發覺劉昌裔實是一位明主,於是轉投劉昌裔門下,並助其幾次死裡逃生。後來,劉昌裔奉召進京,聶隱娘婉拒同行,雲遊四海去了。直至劉昌裔過世,聶隱娘才騎著白驢現身,祭弔後再度遠行。
多年後,劉昌裔的兒子劉縱偶遇聶隱娘,聶隱娘提醒將有大難,請他隔年必須辭官,並贈一粒藥丸以保平安,說完後便翩然遠去。從此,世上再沒人見過聶隱娘。
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即言:「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認為每個人都具有憐憫他人傷痛的本質,還進一步解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以大家只要見到小孩快掉到井裡,會直覺感到驚恐、悲痛,來強調人本性善。可是孟子的性善說,依然屢屢遭受質疑。
千年後聶隱娘的故事,則再次印證了孟子的論點。哪怕五年期間,為了懲奸除惡,聶隱娘受過許多嚴苛的鍛鍊,被要求得冷血無情,不過當她獨自出任務,見到惡官的孩子,和其對孩子的慈愛,因此決定等待;以及之後保護劉昌裔,與出手欲救劉縱,都顯現出人本善良的一面。
而且,聶隱娘的抉擇,更透露出即便環境和遭遇再殘酷,其實都無法抹滅人的善良天性,所以,一個人終將走往何處,成為什麼樣的人,著實出於自己的選擇。而若每個人都能堅持住自己的「不忍人之心」,這世界,或許便能擁有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