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生命的禮物

文/歐銀釧 |2022.03.18
2749觀看次
字級
范巧貞的作品:〈扶桑姿色〉 圖╱范巧貞
范巧貞的作品:〈藍星花〉 圖╱范巧貞
范巧貞的作品:〈豐富〉 圖╱范巧貞
范巧貞和她的畫作〈海洋〉。 圖╱范巧貞

文/歐銀釧

「昨天去看畫展,看見范巧貞的作品,她畫的花和海,深映心底。」在象山公園遇友人,他若有所思的說。

「我一直想著她畫的珊瑚礁。」走了幾步,他又說:「真是令人想念的畫作,找時間要再去欣賞。」

我停下腳步,在手機上搜尋范巧貞,一九五一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她畫的海洋閃著奇幻的藍光。

土木工程出身的畫家,創作讓人念念不忘的畫?這是另一種丈量?另一種實驗?

次日,在攝氏十三度的冷天,來到展畫的由真居。靜靜的,我和一朵朵扶桑花相望。紅色的扶桑花似乎在說話,每一朵都是燦爛的笑容。再看旁邊的海洋,小魚在珊瑚礁之間游動,幼魚在其間生長、游玩,有些穿梭於縫隙,有些住在洞穴中。

佇立畫前良久。忘了時間,忘了冬日的寒冷。

由真居的主人陳先生告訴我,范巧貞曾榮獲「兩岸藝術家秋季沙龍」新銳藝術家特別獎,也多次在各大型油畫、美展中獲獎,這次她捐七幅畫義賣,全部售出,所得捐贈台北家扶中心。多年前她參與嘉義的利他服務,捐了一幅荷花,義賣助人,也曾在台北世貿義賣十幅。

冬日,我離開由真居,心裡滿是范巧貞筆下的花與珊瑚礁,正如友人所說:「左心房因此種了扶桑花,右心室裡有魚兒游動。」

為什麼她的花會說話?為什麼她的海洋如此美麗?為什麼珊瑚礁閃著藍光?我設法聯絡上她,希望解開因畫而生的謎。

難忘的見面。她戴著帽子,穿著黑衣,搭配紅圍巾。迫不及待的,我問起扶桑花。她說,那是童年在嘉義糖廠的生活記憶。

范巧貞生於嘉義大林。父親是糖廠的機械維修工,育有一個兒子及六個女兒。范巧貞排行第六。一家人在糖廠宿舍生活。

「糖廠招待所種了毛蟹蘭、大理菊、九重葛、非洲蓳、玫瑰花,公園入口處有兩棵大山櫻。翠綠的草坪上,小橋流水及石桌石椅布置其中,十分優美。」她喜歡躺在糖廠公園的草坪上,看星星看月亮,有時看見彗星。

「我家很窮。爸爸身體不好,家中的錢付了醫藥費之後,所餘不多。媽媽學歷不高,但是聰慧會理家。雙親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鼓舞我們認真求學。」她說。除了上學讀書,孩子們也幫著家人養豬、餵鴨餵雞。

糖廠野花盛開。在蒲公英飛舞的時節,她會玩著各種和蒲公英有關的童玩。後來,她的第一幅畫就是蒲公英。「這花隨風飛行,散播自己的種子,自由自在。」

那個年代,水彩不便宜。美術老師張炳南每次在調色盤擠滿各色水彩之後,於課堂上示範,接著就讓范巧貞使用餘下的水彩,練習畫畫。

中學六年,她展現繪畫才華,張炳南希望她繼續學畫,成為畫家,特別拜訪她的父親,未獲應允。她的音樂成績也很好,音樂老師曾增雄也到她家訪問,期盼她學指揮,將來做指揮家。她的雙親也未答應。

人生會轉彎,她在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之後,曾任中鼎工程公司工程師及專案經理、台聯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中晶光電科技公司副總經理、世外營造探勘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生風景。

二○○五年,她為退休生涯做準備,研習書法、陶瓷、插花、畫畫,參加合唱團,最後,她感覺自己作畫時最喜悅,於是二○○七年開始全心創作。

「我畫我心。」她說。

早年,她在中鼎工程公司擔任工程師時,有一天,一陌生男子走出電梯,遇見她,詢問某一個辦公室怎麼走?她如常指路。男子定睛看她,輕聲說:「謝謝。」

她見他長得端正,左腳稍微不好,是小兒麻痺,但走路依然健步如飛,留下深刻印象。他也深深記住了她的倩影。

那是一九七六年,她二十七歲,他二十九歲。後來,他來中鼎工程公司上班。

「他叫黃子明,宜蘭人。漁人家庭的孩子。他的父親十一歲就往生了。母親靠賣冰養大孩子們。」范巧貞說。

黃子明曾是中鼎公司羽毛球亞軍,她是乒乓球亞軍,兩人都愛運動。「看他雖有一隻腳不太方便,但迅速移動,努力接球打球,內心激動不已。」

「他工作認真,有時我忙,他即常去和我的雙親聊天。」

那時,美麗聰穎的范巧貞吸引多位追求者。但是,黃子明感動了她,也感動了她的雙親。一九七九年兩人結為連理,育有三個女兒。

一九九七年醫生告訴她罹乳癌。她落下一滴淚,隨即問:如何因應?黃子明哭了,把家搬到象山附近,客廳有個大玻璃窗,可以看見外面的風景,於是她與山為鄰,生活在大自然的擁抱裡。癌與愛同行。

病中,她常夜不成眠,「身心的痛只有畫畫能紓解。」她猶豫是否割掉有癌的乳房?好友點醒她:「如果身體能恢復健康,割除有何不可?當初決定嫁給黃子明時,你不嫌棄他有隻腳不太好,那是超越形體的愛,如今,為何放不下?」

她決定割除。化療六次,終於穩定下來。沒想到二○○七年,她第二次罹乳癌。她接受微脂體的治療,之後改為標靶治療。

化療讓頭髮都掉光了。「畫療化療。」她以畫呼喚時光,呼喚童年的花草。呼喚星星月亮太陽。二○○八年,她成立范巧貞工作室,頂著光頭,戴帽子畫畫。她喜歡畫玫瑰花,為了一片葉子的肌理結構,再三看花。「學土木工程的我,在畫布上丈量。」

她曾師事名畫家黃正毅。他是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芳邦學院藝術系美術碩士、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藝術系藝術創作碩士,每次欣賞她的畫總是眼睛一亮,「他的眼神鼓勵了我。」她也求教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邱奕穎。邱老師追求藝術表現的自由,探究藝術創作與土地間的密切關係,幫她打開了更寬廣的視野。

二○一二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為她的「流轉意象」畫展作序,讚譽她是「心底有畫,畫裡有話」的創作畫家。「以彩筆留下一幅幅生命風景。」

前些年,丈夫已需要坐輪椅,她推著他的輪椅去旅行。兩個人都有殘缺,但是,負負得正,兩個殘缺形成一個圓滿。

今年七十一歲的范巧貞,繼續在畫布上創作。三個女兒各有美好歸宿,女兒潛水歸來說起海中風景,她想起年輕時帶孩子旅行,也探索過大海。記憶擁抱記憶,一幅珊瑚礁在畫布上長了出來。

孫子喜歡象山公園的花草,於是她在畫布上種花,一朵朵花在筆下綻放。

春日,我們再度見面,她分享正在畫的繁花,心有所感地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潛心創作,轉煩惱為菩提,這是生命的禮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