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勤筆
為了特殊需求學生轉銜暨鑑定安置工作,從數個月前就開始替孩子準備相關的送件資料和測驗,包含前往醫院兒童心智科的諸多檢查、校內學習中心的測驗,還有與校方的會議。當了特殊兒家長幾年後,我愈來愈能心平氣和地面對這一切,想當初確診那一刻,為娘的我還躲在醫院廁所哭斷長城呢!
也因為孩子的與眾不同,我開始刻意閱讀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相關論述和資訊,了解各種特殊生的狀況和面臨的問題,同時發現這群小眾,似乎人數一直逐漸攀升: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調查指出:「20年來高中以下特殊生增加超過8成,他們除了是孩子現在的同學,也會是以後的同事或鄰居。」
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則顯示:「2000年高中以下學生身心障礙生約有6萬4千人,到了2020年則超過11萬6千人,足足增加了81%。」
國小學習中心老師:「近幾年是我當老師30年以來遇到最多特殊生的時候,每班平均都有2~3位特殊生。」
綜觀以上資訊,自閉症、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亞斯伯格症、妥瑞或學習障礙等特質的孩子或成人,即便還不到普遍,但也已經不難在生活中遇到。我記得自己小學時,全校只有一名自閉症的特殊生,當時師長們都叮囑我們要理解她的特殊、特別關懷她;而現在,班班都有特殊生,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特殊了。
世界就是這麼好玩,當有了「特殊生」和「一般生」,就有了兩派聲浪。特殊生家長認為「孩子特殊也非我所願,先天生來如此,無法選擇」,一般生家長認為「老師把心思拿去照料特殊生,豈不是稀釋了其他廣大一般生的受教權」。兩種聲音都有道理、都有苦衷,也都難解,跟世間除了數學以外的大部分事情一樣。
好玩的事情來了!一日,小犬突然不願前往學習中心。原本,每周固定兩次的學習中心時段,是補救他學業落後的重要時光,那裡的老師總會極有耐心地以遊戲或鼓勵方式帶領,他也很喜歡學習中心的老師。我問了拒絕前往的原因,他說:「那邊太吵了,大家都動來動去、講話很大聲,老師講了他們也不聽,我根本沒辦法專心。」
原來,平常總是精力旺盛、心浮氣躁、動來動去,惹得旁人狂搖頭的小鬼頭,也有嫌人家吵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