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桃園一名國小學生疑被虐死,據稱其母親很關心孩子學習情況,特別拜託老師不管大小錯都要告知,那天老師又據實寫下小孩在校偷東西,母親氣不過體罰孩子偷竊又說謊的行為,沒想到卻釀成虐死孩子的不幸。聯絡簿應該是親、師溝通的管道,何時淪為老師向家長告狀的工具?
我對聯絡簿的觀點是,不只可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也讓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我通常會要求學生每天在聯絡簿上得填滿幾件事:一、寫下今天自己表現最好的一件事,二、寫下今天要特別感謝父母的一件事,三、請班級一位同學記下今天自己的優點,四、我觀察到的學生優點,隨手隨時記入聯絡簿。
優點範圍很廣,包括掃地認真、幫值日生、主動助人、主動幫班級、愛護同學、作業認真書寫、上課認真、成績進步、為班級爭光等,只要是好事不管大小都值得一書,過程中順便學習欣賞同學、讚美同學,同時學著肯定自己。剛開始學生不太習慣,後來覺得這種「優點轟炸」滿好玩的,也可促進同學友誼,於是就這樣寫出了習慣。
至於缺點,我幾乎不記在聯絡簿上,我會與學生約法三章,第一次犯錯,缺點記在我導師這兒,用一個優點來銷過,若連續犯三次仍不知悔改,才會與家長聯絡。教學至今慶幸沒碰過連三壞的學生。
所以聯絡簿要成為什麼工具?優點簿抑或缺點簿?其實存乎老師一心,不是嗎?
明明(高雄市/教師)
國中小實施的「家庭聯絡簿」,是導師與學生家長互動的管道之一,但或許導師愛深責切或心直筆快,以致有不當語句出現,急得另一方有如熱鍋螞蟻,本來是一樁好意,卻落得「豬八戒照鏡子」的尷尬,禍首就在用字遣詞。
桃園縣教育局有感這本小冊子可能引發親師間的對立,建議導師應該「多說好話」,可謂用心良苦。蓋「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一句七月寒」,導師基於專業因材施教,須言行嚴謹,遇有緊急和重大事件更應電話款談,既免「望文生義」,又避「緩不濟急」,何妨善加運用以補不足。
導師在聯絡簿上區區的幾個字,無不顯露其智慧和專業,適足以取得家長信賴,配合鼓勵子女向上,並體現教育經由個體化導入社會化的功能,因此切忌「率爾操觚」。任潔(屏縣恆春/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