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 孩子大哭不要理他?

文/吳娟瑜 |2022.03.16
1104觀看次
字級
哭,可以增強嬰幼兒的肺活量;哭,可以建立連繫的管道;哭,也可以表達身心的需求!圖/123RF

文/吳娟瑜

哭,可以增強嬰幼兒的肺活量;哭,可以建立連繫的管道;哭,也可以表達身心的需求!

曾經有腦部造影的心理學研究,顯示嬰幼兒若碰到爸媽怒罵毆打,將產生負面情緒導致大腦認知領域「缺血」。一般所知,前額葉的功能有: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這個區域若經常因哭泣而缺血,對成長中的思惟活動、行為表現將造成負面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現階段的新手爸媽做了明智處理,不採取老一輩的說法:任其長時間哭泣,堅持不抱就是不抱;也不是隨哭隨抱,被嬰幼兒控制了大人的意志。他們採取了折衷的處理,注意孩子哭聲的需求性。

陳媽媽是一位資深保母,開設立案的托嬰中心,有三位正式的保母協助,這些年來經手照顧過百來位Baby,平日已練就一身用「耳」「眼」「鼻」來確認嬰幼兒哭聲的需求。她說:「Baby們的哭聲有強弱、長短、大小、高低等差異,搭配手腳動作的反應就可以從中判斷需求,有的Baby還擅長用假哭來討愛哩!」

經驗豐富的陳媽媽雖已退休,回憶照顧的經驗,她分享:「Baby若哭得有氣無力,代表身體不舒服,需要特別關照;有的Baby一哭就臉色發白,有缺氧現象,需盡快安撫;也有Baby邊哭又邊笑,就是渴望大人陪他玩。」

在抱與不抱的考驗中,新手爸媽已練就一身功夫,只要沒有立即性的危險,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嬰幼兒暫停哭泣,以免大腦前額葉長期受損。

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

一、音樂轉移法

音樂的旋律、曲調等,可培養嬰兒的聽覺神經,還能透過美妙的旋律,讓嬰幼兒感受愉悅的撫慰和穩定的力量,例如:催眠曲、鋼琴名曲等。

二、輕撫轉移法

爸媽的手輕柔碰觸嬰幼兒的臉頰、手背或背部,這種血脈相連、溫柔相繫的連結,很容易讓嬰幼兒得到撫慰而停止哭泣。

三、朗誦轉移法

胎教階段,爸媽的輕聲細語已啟發Baby的感官,出生後,為寶貝朗誦詩句、繪本,音調的抑揚頓挫,情節的曲折轉圜,加上爸媽的臉部表情、手勢動作,都能引起Baby的好奇進而暫停哭泣。

四、玩具轉移法

不論是圓球、小熊維尼、小汽車或是小飛機等玩具,爸媽抓在手中總能編出興味盎然的故事,例如:飛在雲霄、潛入水中、飛奔逃命或繞圈圈耍酷,讓似懂非懂的Baby忘了哭泣。

五、舞動轉移法

切忌抱起哭泣中的孩子,然後拍著他們的背不停地說:「不要哭、不要哭!」如此只會造成錯誤暗示,讓他們哭個不停。不妨輕抱起Baby,讓他們在安全的臂彎裡跟著起舞,當大人輕輕搖晃身體,Baby也能體驗到身心安頓的舒適感。

六、手指轉移法

在飛機上、火車上,常因車速飛快或機艙氣壓讓Baby哭泣,尷尬不已的爸媽只能被固定在座位上,抱著扭動不已的孩子手足無措。

我若坐在附近,會立刻伸出十根手指頭,做出各種把戲;或者遮著臉,然後上下左右突然出現;或者右手兩根指頭在左手的手心上走動、舞蹈。小娃娃受到吸引,往往立刻停止吵鬧哭泣,屢試不爽哩!

大哭中的嬰幼兒當然要理會,因情境、因狀況,大人可以做出不同的因應措施,好讓他們的哭泣得到真正的理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