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在醫界流傳甚久的笑話是這樣的:有位被箭射中的病人,到醫院外科求診,外科醫師為他鋸掉體外的箭,要病人轉到內科醫治,病人問為什麼?這位外科醫師回答:「你體外的箭屬外科,我已幫你鋸掉了,體內屬內科,是內科醫師的事。」讓病人哭笑不得。
新聞界也有一則笑話,是這樣的:一名跑藝文新聞的記者,一天被派到台北市中華路國軍文藝中心跑平劇新聞,這位記者回到報社一個字未發,總編輯問他為何不發稿?這位記者回答說:「國軍文藝中心發生火災停演,所以未發稿。」總編輯再問:「火警的稿子為何沒發?」這位老兄說「那是跑社會新聞的記者路線」,這位仁兄的答覆,差一點氣得總編輯七孔流血。當然這位老兄記者也別想當了。
醫師的笑話,當然是假的,只是用來諷刺學藝不精的蒙古大夫。
早期記者的分工不那麼細,通常只分「政治」、「社會」、「文教」等,社會新聞無論是殺人放火、司法案件,全部包辦。而文教記者事凡教育、藝文等都得跑,派駐縣市的記者,更是什麼都得跑。因此,記者要樣樣通,不過樣樣稀鬆。事件發生就須懂得去處理,這位跑平劇消息的記者,就缺乏這份能耐,所以這行飯不能吃。
雖然術業有專攻,現在的醫界分科細膩,雖有專攻某科,但也能治通病。記者也分工,但也是通才,要什麼都能跑的「全能記者」,否則難在新聞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