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九九年正月十八,和珅被嘉慶皇帝賜死,完全是罪有應得。但如果不是因為他曾經得罪嘉慶,結局也未必如此。
和珅從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年)被任命軍機大臣並兼任多種重要的職務起,位極人臣二十年,想盡辦法狂斂猛貪而富甲天下。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計搜集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材料,十五皇子顒琰(後來的嘉慶帝)自然也在範圍之內。
乾隆八十大壽那年(一七九○年),嘉慶的老師朱珪正好六十歲。嘉慶寫了一首詩祝賀老師,詩中有「聖主八旬歲,鴻儒花甲年」和「台鼎待名賢」等句,將朱珪和父皇連在一起,還說朝廷等待著他來擔任要職。
 和珅發現後如獲至寶,將它視為一支備用的暗箭。不久,因朱珪在兩廣總督任上有政績,乾隆擬將他調到朝廷當大學士。和珅感到這會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拿那首詩給乾隆看,說朱珪與皇子的關係不正常,要皇子寫詩稱頌自己,很有野心。於是「龍顏大怒」,朱珪因此被降職,要不是有大臣說情,嘉慶也會受到處分。
嘉慶從此韜光養晦,表面上十分尊重和珅,私下裡時刻注意他的動靜,因此掌握了他的大量罪行。
嘉慶登基後,和珅為了保護自己,更加強監視活動。他以替嘉慶抄錄詩稿為名,將自己的老師吳省蘭插到嘉慶身邊。嘉慶識破了這一著,所作詩歌沒有流露出半點對和珅的不滿情緒,還多次公開表示要依靠和珅治理國家。其實嘉慶已決意除掉和珅,因大權仍被太上皇乾隆掌握,所以實行麻痹戰術。
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馬上雷厲風行地置和珅於死地:初四日宣布撤銷他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命令他與其死黨福長安在殯殿守衛乾隆的遺體,不得自由出入,實際上是將他們軟禁;初五日頒布徵求朝政意見的詔書,其實是鼓動臣下彈劾和珅。吏部的中級官員王念孫體會「聖意」,首先送上奏章;初八日以此為名,拘捕和珅入獄並進行審訊;十五日公布他二十罪狀,三天後下達賜死的詔書。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經到來,罪狀公布的當晚,正是元宵,他對著皎潔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懷,寫了這道〈獄中對月〉;
夜色明如許,
嗟餘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
廿載枉勞神。
室暗難捱曉,
牆高不見春。
......
對景傷前事,
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
空負九重仁。
他被迫上吊後,還在他的腰帶裡發現一首七言絕句:
五十年前幻夢真,
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
記取香烟是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