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浸淫木雕創作三十年,雕塑家劉錫堂,近年來一改過去人物面具雕刻創作,轉向佛像木雕,結合傳統與現代藝術風格的雕塑別有特色。甫於今年年初完成雕塑十萬尊佛像的發願,劉錫堂應南華學館之邀,自即日起至二十六日止,在佛光緣美術館南華學館舉辦「佛教藝術雕塑、台灣寶石創作展」。
由於祖父、父親都是廟宇建築師傅,劉錫堂從小耳濡目染接觸雕刻刀與木頭,十七歲正式拜師學藝,專攻人面雕刻。曾獲雲林縣美術家聯展第二名、府城民間工藝政府獎、全省美展入選。作品先後在雲林縣立文化中心、雲林科技大學、總統府藝廊等地展出。
劉錫堂早年擅長雕刻日本人物面具「福祿壽囍」,親近佛法後,創作以佛像為主,雕塑木材主要有紅檜、肖楠、沉香木、樟木、香榧木等。一九九九年他發願創作十萬尊不同造型與面相的佛像。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今年年初十萬尊佛像「功德圓滿」。
劉錫堂投身於藝術創作,三十年來無怨無悔,近年並致力傳承人文藝術,他希望在家鄉雲林設立博物館,收集地方民俗文物、藝術家作品,為保存、推廣藝術盡一分心力。
劉錫堂「佛教藝術雕塑、台灣寶石創作展」共展出八十件木雕、石雕作品,民眾可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