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面具後雕佛像 劉錫堂傳承藝術

 |2008.03.03
278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浸淫木雕創作三十年,雕塑家劉錫堂,近年來一改過去人物面具雕刻創作,轉向佛像木雕,結合傳統與現代藝術風格的雕塑別有特色。甫於今年年初完成雕塑十萬尊佛像的發願,劉錫堂應南華學館之邀,自即日起至二十六日止,在佛光緣美術館南華學館舉辦「佛教藝術雕塑、台灣寶石創作展」。

由於祖父、父親都是廟宇建築師傅,劉錫堂從小耳濡目染接觸雕刻刀與木頭,十七歲正式拜師學藝,專攻人面雕刻。曾獲雲林縣美術家聯展第二名、府城民間工藝政府獎、全省美展入選。作品先後在雲林縣立文化中心、雲林科技大學、總統府藝廊等地展出。

劉錫堂早年擅長雕刻日本人物面具「福祿壽囍」,親近佛法後,創作以佛像為主,雕塑木材主要有紅檜、肖楠、沉香木、樟木、香榧木等。一九九九年他發願創作十萬尊不同造型與面相的佛像。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今年年初十萬尊佛像「功德圓滿」。

劉錫堂投身於藝術創作,三十年來無怨無悔,近年並致力傳承人文藝術,他希望在家鄉雲林設立博物館,收集地方民俗文物、藝術家作品,為保存、推廣藝術盡一分心力。

劉錫堂「佛教藝術雕塑、台灣寶石創作展」共展出八十件木雕、石雕作品,民眾可前往觀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