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台東曾有一座專門蓋給資源匱乏、經濟受困孩子讀書與陪伴的「建和書屋」,在創辦人陳爸過世後漸漸沒落,如今兒子陳彥翰決定接手,發起集資重建計畫,他說:「既然父親點燃了燭火,那我們就要守護燭光。」
陳爸陳俊朗在事業蒸蒸日上時,不惜投下數百萬積蓄,從別人口中的「陳董」化身「陳爸」,從自家庭院開始,用吉他陪伴社區孩子,路一走二十年,即使一度只能靠泡麵果腹、戶頭只剩四十七塊,也不想看到隔代教養、單親、貧困的孩子獨自承擔家暴與飢餓,他堅持守護書屋的理由,竟是相信「愛無所畏」。
一九九九年開始,陳爸在台東知本地區陸續打造九間書屋,但二○一九年卻因心肌梗塞、撒手人寰,留下二百多個徬徨的孩子。如今長子陳彥翰計畫開創新格局,陪孩子走向下一個二十年。
陳彥翰說:「爸爸就像是超人,而我是超人的兒子,雖然是個凡人,但身後有團隊一起奮鬥!超人想做的、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到!」他甚至有信心做得比爸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