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竹南訊】苗栗縣竹南蛇窯窯主林瑞華推動柴燒陶藝多年,十年來他深入探索「窯汗」的創作之美,近來並推出「十彩窯汗」個展,展出他近十年來創作,帶領柴燒陶藝愛好者認識窯汗之美。
林瑞華指出,窯汗閩南語又稱為「窯乳」,在窯內由木柴燃燒時的氣熱高溫產生,像鐘乳石一般,一點一滴凝結而成,也就是窯燒過程中,柴灰和窯壁表面產生的一種共熔性釉質,傳統的蛇窯以土埆磚建造,愈靠近火膛的地方,窯汗變化和質感愈豐富。
林瑞華近年不斷嘗試創作坏體的承受度,將溫度控制在攝氏一千三百六十到一千四百度,穩定地燒出窯汗的豐富質感,色彩變化多端。
他說,十彩窯汗系列作品,是在耐高溫的土礦坏體上,包覆一層苗栗紅土泥漿,再以高溫柴燒,將低溫的紅土化為自然釉,不同溫層、不同燒法的釉色,都可能同時出現在一件作品上,相當迷人,因此他將作品命名為「十彩窯汗」。
十彩窯汗個展,展期即日起至五月五日,開放時間為周六、日上午九時到下午五時,竹南蛇窯電話(○三七)六二三○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