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家說明後現代敘事藝術的諸多特色時,往往不忘文本間的彼此對話。事實上後現代的諸多特質,都來自過去其他時代的各種文化元素,在同一故事裡交互迴響。作家們運用博學的影射及揉合各項藝術風格的手法,使故事仍具有吸引廣大讀者的「暢銷」特質。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英國建築評論學家的說法。查爾斯‧簡克思在《後現代建築的語言》中指出,後現代的建築語言至少關心兩種族群的觀感,其一是運用特殊意義符碼的少數菁英;其二是在意舒適生活的一般居民。
而後現代小說的敘事美學亦復如此。作家以典型的故事情節招徠讀者群的欣賞,其間所穿插的多元前衛文體風格,諸如:重疊隱匿的敘述聲音、時間軸線上的脫序,以及自由間接引述等等,則讓具有文化素養的人一眼就能辨識出修辭內涵的匠心獨運,因而獨享了某種細膩而深刻的互文之旅,在一個文本裡讀到另一個、又一個文本……
讀者的文史知識愈豐富,一系列的詩歌與優美文章,自會在閱讀的道路上,如花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