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氣量當學張莊懿

文/嚴陽 |2022.03.03
782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曾任刑部尚書的張莊懿,一次到長安城上班的路上,遇到一位經常酗酒生事的醉漢,旁邊的人慫恿醉漢:「你要是能奪下這位老爹手中的藤棍,就能顯示你的手段。」醉漢果真從張莊懿的手中奪下了藤棍,而張莊懿沒有理會他,徑自回去了。

醉漢酒醒之後問妻子:「昨天我喝醉酒回來,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妻子說:「你帶了一根藤棍回來。」醉漢一看,大驚失色:「這是朝廷文官使用的棍子。」隨後去了解才知道,昨天得罪是刑部的張尚書。

隔天大清早,醉漢誠惶誠恐頭頂著這根藤棍,跪在長安街上。一會兒張莊懿經過,醉漢磕頭請求寬恕,張莊懿只是吩咐差役取過藤棍,竟然沒有向他問罪。

這是明人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裡講述的一段故事。為什麼要講這段故事?

因為何良俊十分欣賞張莊懿的氣度:作為朝廷的高官,並且是主管司法的一把手,在上班途中遭遇他人奪棍襲擾,如果換作一般人,要給他一個「破壞公共秩序」、「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等的罪名易如反掌,至少也要進相關單位「行政拘留」個三五天。

而對張莊懿來說,這麼做也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維護法律尊嚴,另一方面也是維護朝廷官員的顏面。

但張莊懿最終卻選擇了截然相反的處理辦法:「徑歸」與「不問」。之所以如此,在於他對於此人是在什麼情況下所為的「具體情節」十分清楚,也與他的心胸寬廣,並沒有把這種讓很多人感到「丟臉」乃至「不堪」的事放在心上有關。

跟一個平民百姓,又是個喝醉酒的「醉漢」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有多餘的時間精力,應該花在處理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事件才是。

而這正是張莊懿的性格。早在他二十七歲被選為某道御史巡按山東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一件事:在臨清街頭,有個酒家的酒標掛太低,刮落了張莊懿的紗帽,左右的人都大驚失色,認為不吉利,但是張莊懿卻毫不在意,撿起紗帽「徑去」。

第二天,知州把酒家老闆鎖押到察院(御史出差在外的辦公場所)請罪,張莊懿也只是慢聲細氣的跟酒家老闆說了一句:「這是很多人來來往往的地方,以後要把酒標掛高一些。」就把酒家老闆打發走了。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心胸氣量放開闊一些,世間事大概都可以化於無形,困擾我們的問題就不復存在了。當然,這背後需要一定的學養、內涵,而張莊懿的氣量更值得我們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