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哪裡來】 格里克 首位製造電的人

文/姚荏富、胡妙芬.圖/陳彥伶  |2022.03.03
829觀看次
字級
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圖/陳彥伶
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圖/陳彥伶
摩擦起電機原理 格里克把硫磺粉碎、熔化,灌進玻璃球,中間插一根木棒作為轉軸,等硫磺冷卻後,再把玻璃敲掉,成為一顆「硫磺球」。當硫磺球快速轉動時,只要用布或手摩擦它,就能產生電的火花。圖/陳彥伶
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圖/陳彥伶

文/姚荏富、胡妙芬 

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

另一方面,當化學的研究方法漸漸「科學化」、研究工具愈來愈進步,投入化學研究的人勢必變多,分工也會比以前更加細緻;很多不同類型的研究,就像樹長大了勢必會分枝一樣,開始竄出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同時進行。

因此,就在拉瓦節(Lavoisier)提出轟轟烈烈的燃燒理論,世界上有另一股新的化學潮流──「電化學」,正在悄悄興起。

換句話說,以前的化學家總是在玩「火」,而現在有一群化學家準備開始玩「電」。也因此,化學在19世紀來臨時,即將從「火」的時代,進入「電」的時代。

不過有趣的是,一開始催生電化學的人並不是化學家,而是一位解剖學家,他陰錯陽差的發現了「動物電」。但是動物身上的電跟化學有關係嗎?電化學又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呢?讓我們先從人類對「電」的發現慢慢說起。

靜電現象 初始琥珀



電啊電,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不過,雖然電一直存在大自然裡,但人類真正能使用電,其實只有短短兩百多年的時間。

一開始,人類是從打雷閃電的自然現象觀察到「電」。但是,天打雷劈的現象太嚇人,不是人畜活生生被劈死、就是引發熊熊大火。所以原始人類大多對雷電充滿畏懼,常把打雷閃電看成神的怒火,想像它是上天降下的懲罰或報應,很少有人會特別研究。

但隨著時間過去,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漸漸發現一些比較溫和的靜電現象。比方說,用骨頭做的梳子梳頭髮時,會發出劈哩叭拉的聲音;用布或獸皮磨擦琥珀後,可以吸起碎紙、穀殼或草屑……不說你們不知道,現代英文裡「電」—— electric這個字,在最早以前就是「琥珀」的意思。

摩擦生電 幫助研究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兩千年漫漫歲月裡,人類對電的理解,就這麼一直停在這裡,沒有太大的進展。這個原因在於人們一直沒有能力收集電,當然就很難研究它,也幾乎不可能用電來做些什麼事。用布擦擦琥珀這種摩擦生電的靜電現象,除了偶爾可以拿出來當做魔術玩一玩、騙騙小孩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直到1663年,德國人格里克(Otto Guericke)發明了「摩擦起電機」,科學家開始可以「自己製造電」,關於電的科學研究才能正式展開。(待續)



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化學課》親子天下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