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哪裡來】 格里克 首位製造電的人 文/姚荏富、胡妙芬.圖/陳彥伶 |2022.03.03 語音朗讀 10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圖/陳彥伶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圖/陳彥伶摩擦起電機原理 格里克把硫磺粉碎、熔化,灌進玻璃球,中間插一根木棒作為轉軸,等硫磺冷卻後,再把玻璃敲掉,成為一顆「硫磺球」。當硫磺球快速轉動時,只要用布或手摩擦它,就能產生電的火花。圖/陳彥伶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圖/陳彥伶 文/姚荏富、胡妙芬 時間從古老又迷信的煉金術,經過科學萌芽的17世紀,再往前推進到了18世紀,此時人類的化學發展正呈現一片希望無限、前景大好的態勢。另一方面,當化學的研究方法漸漸「科學化」、研究工具愈來愈進步,投入化學研究的人勢必變多,分工也會比以前更加細緻;很多不同類型的研究,就像樹長大了勢必會分枝一樣,開始竄出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同時進行。因此,就在拉瓦節(Lavoisier)提出轟轟烈烈的燃燒理論,世界上有另一股新的化學潮流──「電化學」,正在悄悄興起。換句話說,以前的化學家總是在玩「火」,而現在有一群化學家準備開始玩「電」。也因此,化學在19世紀來臨時,即將從「火」的時代,進入「電」的時代。不過有趣的是,一開始催生電化學的人並不是化學家,而是一位解剖學家,他陰錯陽差的發現了「動物電」。但是動物身上的電跟化學有關係嗎?電化學又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呢?讓我們先從人類對「電」的發現慢慢說起。靜電現象 初始琥珀電啊電,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不過,雖然電一直存在大自然裡,但人類真正能使用電,其實只有短短兩百多年的時間。一開始,人類是從打雷閃電的自然現象觀察到「電」。但是,天打雷劈的現象太嚇人,不是人畜活生生被劈死、就是引發熊熊大火。所以原始人類大多對雷電充滿畏懼,常把打雷閃電看成神的怒火,想像它是上天降下的懲罰或報應,很少有人會特別研究。但隨著時間過去,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漸漸發現一些比較溫和的靜電現象。比方說,用骨頭做的梳子梳頭髮時,會發出劈哩叭拉的聲音;用布或獸皮磨擦琥珀後,可以吸起碎紙、穀殼或草屑……不說你們不知道,現代英文裡「電」—— electric這個字,在最早以前就是「琥珀」的意思。摩擦生電 幫助研究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兩千年漫漫歲月裡,人類對電的理解,就這麼一直停在這裡,沒有太大的進展。這個原因在於人們一直沒有能力收集電,當然就很難研究它,也幾乎不可能用電來做些什麼事。用布擦擦琥珀這種摩擦生電的靜電現象,除了偶爾可以拿出來當做魔術玩一玩、騙騙小孩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直到1663年,德國人格里克(Otto Guericke)發明了「摩擦起電機」,科學家開始可以「自己製造電」,關於電的科學研究才能正式展開。(待續)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化學課》親子天下出版 前一篇文章 【科學研究部】 水之呼吸訓練 下一篇文章 單極馬達 DIY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