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燈謎是元宵慶中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國的謎語已有近兩千年歷史,經過長期發展,不僅內容豐富多彩,其設計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所謂的「謎格」就是謎語的設計方式之一。古代流傳下來的謎格至少有二十四種:
常見的如「粉底格」,這類謎語其謎底最後一字可用諧音,也就是白字(別字),白色又稱粉色,所以叫「粉底格」。如「望空作揖」打一電影藝術家名,猜作「謝添(天)」。
謎底字面可用諧音的還有「白頭格」,即第一字用諧音字。如「蜜蜂歸巢」打一花名,猜作「梨(離)花」。
「玉帶格」謎底限三字,中間一字用諧音。如「托兒所上班」打一戲名,猜作「群英(嬰)會」。
謎底全用諧音的稱為「全白格」,如「巡視洞庭」打一器皿名,猜作「茶(查)壺(湖)」。
茶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字遊戲,如「生在山裡,死在鍋裡,埋在罐裡,活在杯裡」,就是一則生動有趣的「茶」謎。
茶謎中有一類叫「文義謎」,謎面簡潔,不能有閒文虛字。如「茶神」打五言唐詩一句,謎底是「羽化而登仙」(羽指陸羽);「山中無老虎」打一茶名,謎底是「猴魁」(猴子稱王)。
有一類「茶謎」,把謎底事物的特徵、性質、功能含蓄地隱藏在謎面之中。如「生在青山葉兒蓬,死在湖中水染紅。人家請客先請我,我又不在酒席中」,謎底是「茶葉」。
比較少見的是茶的「故事謎」。一天,祝枝山剛走進唐伯虎的書齋,就邀他品茶猜謎。唐伯虎笑著說記得有四個字謎:「言對青山青又青,兩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隻角,草木之中有一人。」祝枝山聽罷,只一會工夫就說出了謎底:「請坐,奉茶。」唐伯虎遂示意食僮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