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 胚胎篩檢成功 產下3000公克女嬰 盼臍帶血救貧血症哥哥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大醫院成功透過胚胎著床前基因技術,診斷出地中海貧血、人類白血球抗原(HLA),且成功懷孕,剛出生的小女孩不僅沒有遺傳地中海貧血,其臍帶血還可用來搶救哥哥,屬亞洲首例。
一對二十八歲的年輕夫妻,兩人皆是地中海貧血帶因者,已經育有一名二歲重度乙型地中海貧血男孩,不忍小男孩每天需輸血、使用排卵藥物,遍尋骨髓或臍帶血移植未果,決定再生一個小孩,為男孩尋求手足臍帶血移植的可能。
但夫妻倆均帶因,有四分之一機率再生下地中海貧血;且胚胎組織要和哥哥的同型,機率僅四分之一,也就是要定製出未罹患地中海貧血,基因型又與哥哥吻合的小孩,機率僅十六分之三。
除了機率是挑戰外,技術也是關鍵,台大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陳思原說,在單一細胞多項基因檢測方面,台大發展的是全基因放大(whole genomeamplification)。先將單一胚葉細胞的所有基因片段全部放大成為基因庫,然後取出六份DNA檢體,個別檢測突變基因及HLA基因,準確性可達到九成以上,這項技術亞洲許多其他國家都積極發展,台大算是走在前頭。
台大基因醫學部醫師蘇怡寧指出,全基因放大法可以個別檢測基因,彼此不會干擾,且可重複檢測,未來可應用到其他單一基因疾病且合併HLA檢測,例如鐮刀型貧血,或其他免疫代謝疾病。
試管及胚胎切片的療程包括排卵藥物、抽血、超音波檢查、取卵、雷射協助胚胎切片,取出單一胚葉細胞進行基因檢查,最後再將胚胎植入子宮。
這對夫妻進行了三次的取卵,第一周僅一胚胎符合,但著床失敗;第二周取得二個符合的胚胎,但成長得不理想;第三次取得三符合胚胎,且成功懷孕,這樣歷經了近一年的艱苦歷程,且十一周時再進行絨毛膜取樣確定診斷,今年一月底成功生了一位三千公克的女嬰,醫院也搜集女嬰的臍帶血,台大小兒部醫師林凱信指出,預計三月底可為女嬰的哥哥進行移植。
蘇怡寧表示,胚胎著床前診斷將可廣泛運用於篩檢遺傳疾病,避免遺傳疾病發生,目前有一百五十多種基因疾病,如果可以順利發展,將可避免胚胎發育後才診斷出遺傳疾病,需面臨終止妊娠的掙扎與倫理問題。
由於費用高昂,不免還要冒著懷上病兒的風險,院方建議病家應從臍帶血庫尋找合適的捐贈者,再考慮尋求基因篩檢及生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