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電子報指出,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科學部)公布中、小學新版學習指導要領修正案,要將道德教育學科化,雖未獲得通過,但決定於中小學配置專責的道德推廣教師,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不過,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和訓委會常委柯慧貞都表示,我國也非常重視品德教育,但品德教育重在實踐,目前的九年一貫課程將品德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是較合宜的。
這樣的說法當然言之成理,不過必須省思的是,台灣近年來的教育,道德不僅已成為陪襯,甚至被遺忘,對照以前強調的「德智體群」,實在相當諷刺。
台灣的教育功利當頭,學校、教師及父母大都注重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道德養成,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尤其是一些只顧商業利益而缺乏道德感的媒體,讓許多小孩產生錯誤觀念,離「道德」要求愈來愈遠,實在有必要加強這方面教育。
或許就像教育部所說,道德重於實踐,不宜書面化列入學科,應融入各個學習領域中,這種作法並無不當,只是當孩子的品德教育愈來愈差時,就應該有其他的方式加強,日本的設置道德教師作法,或許過於制式化、呆板,但應能發揮效果,台灣該跟進。
李坤隆(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