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 10-1 ) 感情婚事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2.25
1750觀看次
字級
結婚鞭炮與街上的三輪車 台北街上一處結婚人家戶外掛著一長串鞭炮,兩輛三輪車剛好經過門口。台灣光復後,為了增加工作機會,鼓勵三輪車載客行業。由於純為人力踏踩,無計時計程之裝置,載客車資全憑車夫的直覺,常見的為一塊、五毛錢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後來的計程車在當時稱為「小包車」,數量很少,而且一般人搭不起,所以攜帶女兒和禮物探訪親友時,經常會搭乘三輪車,並出現了以三輪車為主題的兒歌:「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由於三輪車是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成為當代人生活記憶之一。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公共交通工具、計程車和私家車的增加,部分三輪車裝上了自動馬達,直到1968年三輪車被淘汰,正式走入歷史。
男女感情路 高雄近郊,一位男子騎腳踏車載著女友,當意識到薛培德牧師的相機鏡頭對著他們時,不禁露出羞澀的微笑。此時民風十分保守,男女約會皆會不自主的保持適當距離,絕不可能光天化日之下公開牽手。 舊時光中,男女感情比較單純,因普遍生活清貧,也有殘酷現實的一面。社會上仍存在著深刻的門第之見,甚至嫌貧愛富的心理,交往需要雙方父母首肯,如果父母輩看不上對方,會強拆散愛侶,此時不是被迫分手,就是轉入痛苦的地下戀情,或與父母親激烈爭吵分裂,無論那一種結局,都注定摔得遍體鱗傷。此外,往往交往一、兩年就會論及婚嫁,如果「只交往不結婚」的態度則會被視為「沒有誠意」、「玩弄感情」。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撐黑傘踏出家門的新娘 一對新婚夫妻遵循傳統禮俗踏出女方家門,由介紹人在新娘上方撐傘,新娘踩過火炭,代表避邪。 撐黑傘也可能代表新娘未婚已孕,依各地習俗解釋而異。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這組結婚系列照片顯示,這對新婚夫妻最後是在基督教教會舉行婚禮,不像部分基督徒會排斥傳統信仰儀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姐妹桌的離別宴 新郎至新娘家迎娶,輕輕掀開新娘的頭紗,並且依照習俗,準備吃離開娘家的姐妹桌。 通常這一天,新郎新娘拜過祖先和父母後,會象徵性的和家人吃一頓離別宴,稱之為姐妹桌。參加者有長輩、父母、兄弟姐妹等,上桌的菜色有一定的規矩,以及要說吉利的話等等,相關習俗各地均有些許差異。女兒出嫁告別父母,出外組成自己的家庭,既有離別的傷感,也有開創幸福的喜悅,此乃生命之旅亮眼的中途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嫁娶人生 台北重慶北路、圓環與長安西路之間的重慶露店,遠端即圓環西側。一輛迎娶轎車停在街口,新郎拿著一束花走出車外,準備進入巷內的新娘家迎娶,吸引了許多鄰居和路人觀望。街頭上經常可見新郎迎娶新娘的場面,也是小朋友最愛看的熱鬧之一,尤其被迎娶的新娘是鄰居姐姐,日後又見到她生小孩、過年回娘家等,這也是目睹成長過程的溫馨時刻。直到有一天長大,終於輪到自己也當了新郎新娘,反過來被小孩們好奇打量,這就是生命的遞嬗。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早期台灣歷史影像,存在一個大空白,占人口最大部分的市井小民缺乏紀實的影像紀錄。晚清時期,西方攝影家愛德華茲和約翰湯姆生等,拍攝的內容主要是平埔族,而且數量極少。日本殖民時代,寫真數量固然多,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政績和觀光宣傳,或屬於學術文獻記載性質,自然不會把貧窮孤苦的底層百姓當成拍攝對象,至於寫真館拍攝的眾多家庭合影或個人肖像,也是生活較寬裕的階層。因此,基層百姓生活與工作的影像紀錄成了早期台灣攝影史的一大空白。

這種影像紀錄的嚴重失衡造成一個負面結果:少數富裕家庭的後人可以拿出日本時代漂亮的家族照片,加上當時的觀光宣傳照片,證明當時的生活有多美好,並進行歷史詮釋;然而,占大多數的貧困人口的後代,卻拿不出任何影像紀錄,以說明先人如何走過貧窮坎坷的生命之路,因為他們窮到連吃白米飯都是一種奢侈,何況是拍照?如此,歷史影像的解釋權完全為一些富裕階層後代所壟斷,造成日本殖民時代階級壓迫的延續。

幸運的是,1960年,即那個年代的人們習慣稱的民國49年,美籍牧師薛培德先生拍攝的約3000張台灣照片中,忠實留下了基層百姓的珍貴豐富影像紀錄。

事實上,在1970年代台灣快速工業化之前,基層百姓仍然生活於農業社會的形態,包括婚喪禮俗、各種手工業、飲食習慣,甚至鄰里關係等。許多現象已存在百年以上,但在1970年代以後卻逐漸消失了。今天50歲以上的台灣人,可能童年時期在農村地區還經歷了台灣農業社會型態的尾端。

在「台灣容顏古早時光」系列中,我們整理了薛培德牧師有關台灣基層百姓生活與工作的珍貴紀實照片,由於是底片製作,照片品質極高,希望透過這一批精美的圖文,重新回憶那一段奮鬥不懈的清貧年代。第一單元為1960年的相關畫面。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福星台灣》為徐宗懋圖文館2021年推出的年度史詩巨著,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或電話詢問: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