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20年來數量減半
無尾熊列瀕危物種
澳洲2月中把東岸廣大地區的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無尾熊在叢林野火、乾旱以及疾病等衝擊下奮力求生。環保人士說,澳洲東部海岸大部分地區無尾熊數量,在過去20年大幅減少。圖╱中央社
整理/陳聖綸
巴西
蝦皮攻城掠地 威脅在地零售業
電商平台蝦皮2019年在巴西展開營運後,正迅速擴大市占,成為當地零售業者的最新威脅,也讓這些業者已經重摔的股價反彈之路崎嶇。
巴西零售業者Americana、Magazine Luiza以及Via去年股價大跌至少58%,今年來延續跌勢;此時,MSCI巴西非必需消費類股指數,已逼近2004年來最低水準。雪上加霜的是,巴西經濟成長展望黯淡、企業獲利預料放緩,且外界對這場零售戰的競爭疑懼加深。
高盛集團估計,蝦皮在巴西電商的市占率,2025年前可望攀抵20%;大摩(Morgan Stanley)指出,去年拉丁美洲有37%消費者,將蝦皮列為會進行購物的前3名電商,遠高於2020年的6%。
中國大陸
全球最大5G網 每萬人擁有10基地台
中國大陸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大陸累計建成並開通5G基地台142.5萬個,占全球60%以上,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平均每萬人擁有5G基地台數10.1個。
大陸5G網路已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超過98%的縣城城區、80%的鄉鎮鎮區。每萬人擁有10.1個5G基地台,比2020年末提高近1倍。5G使用者規模不斷擴大,其中5G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55億戶。
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鐵塔共完成人民幣1849億元(約新台幣8172億元)5G投資,占電信固定資產總投資45.6%,占比較2020年提高8.9個百分點。
美國
Netflix進擊
複製更多《魷魚遊戲》
去年秋季時,Netflix製播的南韓影集《魷魚遊戲》只用了4周,觀看次數就稱霸各種語言的影集,風靡印尼、泰國等市場;去年下半年,Netflix平台上的熱門影集數量,來自南韓的內容更位居第2,僅次於美國。
如今,Netflix搭上這波熱潮,加碼搶攻亞太市場;Netflix要求之前擔任南韓內容創作主管的金敏英,監督印度以外亞太地區的所有節目,並把在南韓市場所學到的經驗,應用在其他語言的自製節目,希望複製這項成功,啟動Netflix在更多國家的成長引擎。
南韓公共電視台、主流電視網因為受到傳統社會規範的拘束,讓被拒絕的劇本流向Netflix,Netflix因而收割這些對當地電視太前衛的點子,並大獲成功。
美國
Disney+訂閱用戶擴增
總數超過1.29億戶
迪士尼串流服務Disney+訂閱用戶總數,在2021年第4季末達到1.298億,比去年第3季的1.181億擴增,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247億,也扭轉先前訂戶數下滑的頹勢。
這家全球最大娛樂公司去年第4季營收218.2億美元(約新台幣6100億元),優於1年前的162.5億美元(約新台幣4543億元),也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02.7億美元(約新台幣5667億元)。主題樂園、消費者產品部門營收72.3億美元(約新台幣2021億元),也都遠高於預期,顯示戶外遊玩人潮增多。
雖然Disney+目前還處於虧損,不過迪士尼預估,2023年財產淨利方面就會取得巨大的進展。
印度
仰賴進口食用油 15年內難解決
印度的食用油需求仍遠高於國內產量,當地民眾接下來至少15年,可能還得繼續購買昂貴的國外進口食用油。
印度溶劑萃取商協會(SEA)主席梅塔表示,印度的食用油消費未來4年將增加多達17%,進一步擴大印度食用油的生產缺口。印度2021~2022年的食用油產量,達到約1000萬噸,但同期的當地消費量可能高達2300萬噸。
印度做為全球最大食用油採購國之一,卻難以擺脫仰賴進口。印度農民一般專注種植棉花、稻米、小麥和砂糖等主要作物,部分原因是政府對這些農作物訂有價格下限,且會大量探購一部分作物,用於福利計畫。
台灣
鴻海攜手Vedanta 布局印度半導體製造
鴻海半導體布局前進印度,2月中宣布與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成立合資新公司,其中由鴻海斥資1.187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持有新公司4成股權,攜手在印度製造半導體。
根據Vedanta的計畫,該公司將生產28~65奈米製程晶片,因為這最符合印度當地市場的需求,並在第1階段投資60億美元(約新台幣1680億元)~80億美元(約新台幣2240億元)興建半導體廠。
鴻海此次是透過子公司Big Innovation Holdings與Vedanta簽署合作備忘錄,新公司未來會是協助印度當地生產電子產品的大力推手。合資方目前正與印度幾個州政府進行討論,決定工廠設立的位置。
日本
首座核融合發電廠
新創公司拚5年內啟用
新創公司Kyoto Fusioneering將打造日本第1座實驗性核融合發電廠,目標是5年內啟用,目前已著手設計廠房。這項計畫須爭取數十億日圓投資,該公司已籌得13億日圓(約新台幣31億元)。
首席執行官Taka Nagao表示,公司已獲得部分資金並開始設計。實驗工廠會配備一個熱交換器、渦輪機,以及一個可產生熱能電力的反應堆電爐,預計發電能力將達到幾十千瓦。
合資企業由京都大學設立的一家投資公司部分出資,由Nagao和京都大學先進能源研究所教授Satoshi Konishi領導。該公司將開發有效收集逾1億℃的熱量關鍵設備。
南非
非洲史上最大群募
太陽能板業拓展版圖
南非企業Sun Exchange透過群眾募資,買進太陽能板並租借給客戶,正計畫將事業拓展到非洲大陸的其他國家。
這一家辛巴威水果生產商的太陽能板、電池蓄電計畫,共募集到140萬美元資金(約新台幣3900萬元),號稱非洲史上最大樁群募計畫。
Sun Exchange透過每名投資人在其平台上付出的5~10美元(約新台幣139~279元)買下太陽能板,並將其租借給這家辛巴威果農。投資人可在未來20年內以比特幣、南非幣(蘭德)形式取回資金。
澳洲
20年來數量減半
無尾熊列瀕危物種
澳洲2月中把東岸廣大地區的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無尾熊在叢林野火、乾旱以及疾病等衝擊下奮力求生。環保人士說,澳洲東部海岸大部分地區無尾熊數量,在過去20年大幅減少。
澳洲環保部長李伊(Sussan Ley)說,她把無尾熊指定為「瀕危物種」,以便在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澳洲首都特區(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等,為牠們提供更高水準的保護;政府最近承諾提撥澳幣5000萬元(約新台幣10億元),保護無尾熊棲息地。
據「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TSSC)估計,無尾熊數量已從2001年的18.5萬隻,降至2021年的9.2萬隻。
英國
口罩商搶疫後市場
瞄準空汙嚴重地區
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使口罩業務發生巨變,如今隨著各國鬆綁防疫措施,口罩製造商正在尋求新市場銷售產品。
英國首相強森1月底宣布,由於新冠染疫率下滑,民眾進入商店、搭乘大眾運輸無須戴口罩;口罩銷量預料在未來幾個月銳減。在疫情期間大發利市的英國口罩業者Cambridge Mask,開始在野火肆虐、空汙嚴重的地區推廣口罩。
Cambridge Mask已與國際再造林非營利組織合作,提升大眾對野火煙霧危害的意識。執行長達賓(Christopher Dobbing)說,他認為與全球暖化有關的森林大火,是未來口罩需求增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