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的考量之下,隔離期間的不快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任何損失,都被平安無事的幸運彌補。圖/Pexels
結束了十四天的隔離,我離開防疫旅館。
這是我經歷過最困難的事情之一。
每天數日子,但又不敢期盼,因為一直去想離開那天,只會讓現下的日子更難過。我並沒有整天上網、追劇,除了硬體條件限制之外,看一些平時會讓人嚮往的片段只會更顯出自己處境的不堪。雖然帶了電腦,但沒辦法工作,十四天內完成的工作量大概是我平時五、六個小時就可以做完的。
文/陳偉棻
14天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我以前聽人家說,因為生病住院一兩個月,然後生活態度全面轉變都不置可否,現在卻覺得那種脆弱又孤獨的時候,真的可以幫助認識自己……
結束了十四天的隔離,我離開防疫旅館。
這是我經歷過最困難的事情之一。
每天數日子,但又不敢期盼,因為一直去想離開那天,只會讓現下的日子更難過。我並沒有整天上網、追劇,除了硬體條件限制之外,看一些平時會讓人嚮往的片段只會更顯出自己處境的不堪。雖然帶了電腦,但沒辦法工作,十四天內完成的工作量大概是我平時五、六個小時就可以做完的。
從網路上買了書,沒有書桌,只好趴在床上以不健康的姿勢看了半本長篇小說。另外,大概就是像被飼養的動物一樣地生活了。聽到門外有人送餐的聲音,五分鐘後開門去拿,吃完大概就躺著,直到下一餐。十四天過去了,因為睡眠品質不好,所以時差也沒調過來,每天都是半夢半醒的狀態。有點恍惚,卻連胡思亂想的素材也沒有。
隔離第三天,政府單位的人送了支手機來,從此之後,追蹤電話會打到我原本的手機以及配給的手機,兩支手機都要保持暢通。除了電話、簡訊,還有LINE。我不知道台灣用LINE已經用到如此登大雅之堂的地步,政府的防疫手機幫你裝好不說,回報任何事項,公務員還會傳熊大貼圖說:OK,謝謝。
隔離到中段,開始點外賣,但是我過著只需要基礎代謝熱量的生活型態,既沒有活動也不耗腦力,十四天過去,無可避免地胖了一點。門外如果有人交談,我都會豎起耳朵聽,聽到一些非常瑣碎的事也像撿到寶。
隔離第十三天的時候,躺在床上,忽然想到,我是待退紅軍了。紅軍這個詞,我從小說中學到,是下一個梯次退伍的阿兵哥。基本上役期即將結束,老鳥中的老鳥,連班長也管不動。一直以來,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這個詞彙,只是沒想到有用在自己身上的一天。下一個解除隔離的梯次,就包括我。
第十四天的午夜過去,隔離期正式結束。我沒有立刻跑到半夜的大馬路上走來走去;外面的世界,對我來說已經有點陌生。到了上午七、八點,我準備步出旅館去領錢,淋了一點雨,旅館的人好心提醒我拿把公用雨傘,我才反應過來。
環顧四周,覺得馬路好寬、樓好高、便利商店的燈光好亮。十四天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我以前聽人家說,因為生病住院一兩個月,然後生活態度全面轉變都不置可否,現在卻覺得那種脆弱又孤獨的時候,真的可以幫助認識自己,而在那樣的生活當中所做的決定,瑜伽也好,看書也好,也許是最能反映自己內心的活動,畢竟在與社會脫節的時候,一切媚俗的姿態都不再重要,屏除了社會化的考量,只能跟對自己有真正意義的事物相處。
在健康的考量之下,隔離期間的不快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任何損失,都被平安無事的幸運彌補,甚至好像還倒賺了,畢竟如果只要忍受這些東西就可以好好活下去,不能說不划算。
離開旅館那天是周末,公務員休假的日子,但是負責我的小姐和我約好時間,要取回手機。那天下雨,我站在路邊等,看到她穿著雨衣,騎著摩托車,把車子停在路邊,三步併作兩步地跑來跟我拿手機。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抱歉遲到了」,其實她大概遲到一分鐘而已。她跟我說,謝謝妳,辛苦了。
曾幾何時,公務員變得如此親切?我小時候還聽過去機關辦事,要等公務員喝茶看報有空檔心情好才見客,公務機關是能避就避的衙門,裡面都是牛鬼蛇神。現在不一樣了,如果只是怕被投訴,盡到本分就好,不用那麼客氣。我感覺第一線公務員是真心關懷我們這些被隔離的人,其中一位第十四天打電話來時還跟我說,明天開始我就不打給妳了喔,妳要保重喔。
回首來時路 好事肯定多
拖著行李去退房,櫃檯人員紛紛恭喜我,平安無事地換回自由了,有一位甚至拍起手來。我有點尷尬,又覺得自己好像也真的完成了什麼。
今天到外交部和移民署辦一點事情。天亮了之後,我穿上運動鞋,走去外交部,再走到移民署。公務員還是那麼親切。「來,身分證借一下喔」、「等一下X號窗口繳費就可以回家,周三上午領件喔」、「妳先填這張表,那邊可以坐喔」,事情一下子就辦完了。走在路上,有些人才正要去上班。
我跟在一群上班族後面等著過馬路,環顧四周,占用騎樓的超大牌子用生猛的字體寫著「飯糰右轉」,有人騎機車停紅燈超過停止線用腳慢慢嚕回來,路邊賣早餐的小販腳踏車上只有一個保麗龍箱子,卻提供八種三明治口味。這些景象綜合在一起,它不會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只會是台灣。
有人說過,回頭看經過的日子,會發現,經歷過的好事肯定比壞事多得多,才能走到今天。我相信是的。今天早晨,我戴著口罩、背著包包,感受到天氣涼爽得像深秋,樹梢卻有春天的綠意。面對未知的疫情,大家團結地用口罩抵擋,緩和了草木皆兵的肅殺。我知道今天可能不是最好的一天,但是,只要今天的好事多過壞事,靠著這些好壞相減之後令人珍惜的幸運餘額,我們便能打起精神,往下再過一日。
︱︱寫於台灣台北,二○二○年四月(摘自《入境大廳》,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陳偉棻
1982年生,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傳播與媒體學博士,曾於台灣、美國、香港等地工作,現任職於英格蘭中部一所綜合大學。工作的城市常常變動,不變的是放假的時候大多待在日本。喜歡把事情慢慢地想清楚,好好地寫下來。覺得把幽微隱晦的思緒梳理清楚,並且誠懇地傳達,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