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我在山上種菜,星期六以外的空暇時間,我可能還是在山上種菜,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拔草的辛苦,嘗嘗瓜果的美味。」台大資訊系畢業的陳心瑋,不圖成為炙手可熱的科技新貴,反而年紀輕輕返璞歸真,身體力行日本田園生活家鹽見直紀的理念,實踐《半農半X》的生活。
陳心瑋曾是如假包換的科技人,進入主婦聯盟共同購買合作社工作後,協助整理資料、架構網站,五年後,決定回歸山林,毫不遲疑的效法討山女農,一周三天接案子翻譯電腦工具書,更多的時間則在山上拔草幹粗活。
為種菜寧當SOHO族
雖然翻譯專業書收入並不穩定,父母也常碎碎念:「早知道你愛種菜,當初何必念那麼多書。」陳心瑋卻堅持順應內心的呼求,不迷惑於名利的追逐,情願留一半時間(生活)給田園,讓心靈時時能量充沛,臉上沒有疲累和睡眠不足。
「我不打算放棄本行,更不是為了逃避文明或什麼的,只是現階段想留在山上種菜罷了。」面龐秀麗的陳心瑋笑著說:她可能是少見的年輕人,但並不是頹廢的年輕人,只是想勵行鹽見直紀的主張:「順應自然、實踐天賦」。
陳心瑋坦言,她一直和同學保持密切聯繫,想在資訊界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並不難,只是在都市生活久了,總覺得人應該多和自然親近。
無心插柳 體驗意外驚喜
陳心瑋在主婦聯盟合作社,認識畢業自中興大學農藝系的林俊育,學到各種充滿實驗性質的有機栽種方法,心中著迷不已。他們無心插柳,以各種方法試種,不時獲得意外的驚喜,像種出直徑超過十五公分的香菇、發現芹菜葉會泌出水珠、種出露出凹洞的包心白菜……透露著大自然的美妙生機。
陳心瑋曾在菜園遇到不少退休公務員,大家上課都用心做筆記,不只為了養生而種菜,也為了實現心裡的田園夢而種菜。
「不管你讀過多少書,賺過多少錢,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就像是生命找到歸屬,絕對是遲早的事。」陳心瑋認為「假日農夫」不是新鮮事兒,但在都市水泥叢林裡當「農夫」,掙扎著在陽台或屋頂種黃瓜、白菜,那硬梆梆的滋味兒,總不如腳踏實地踩在菜園裡的感覺。
有心就能回歸田園
陳心瑋衷心嚮往《半農半X》書中描述的:「用簡單的生活滿足基本的需要,這樣多出來的時間和體力不會太少,再用來做自己專長和熱愛的工作,同時與社會保持積極聯繫,回歸到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陳心瑋認為,兼顧生活和理想,做起來並不難,而且早就有許多人在做了,只是這些人不愛到處嚷嚷罷了。
陳心瑋加入主婦聯盟「菜菜子實驗菜園」後還發現,種菜想自給自足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持之以恆。「許多農地放租後,因為承租人常性不足,結果又再度荒廢,讓農主更加苦惱。」陳心瑋潛心學農婦,靠努力和耐心「品質掛保証」,學到一身培育有機蔬果的真功夫。
自己種的菜當做寶
「想當『菜菜子』,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好玩之外還要好學,絕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陳心瑋說,不同於全家共遊的休閒性質菜園,菜菜子實驗菜園以教學嚴謹出名,難怪收成後大家都捨不得拿去賣。
「自己種的菜,就像自己養的孩子,不是收成太少,而是無法以金錢計價,怎麼說都捨不得賣。」
但辛苦耕耘也必含笑收割,每常採收的時候,同學們「斤斤計較」,比一比瓜果的腰圍、葉菜的身高、根莖的體重,檢討為何有此差別?結業式頒發証書,接著就地煮起火鍋,下鍋的是園裡現拔的蘿蔔、青菜,味道就是和市場上買回來的不同。
陳心瑋號召想成為「菜菜子」的男女老幼,心動就要行動,趕快加入體驗農耕生活,學習有機蔬菜栽培技巧,並享受辛苦之後歡笑收成的行列吧!